纤手拿云,香唇霏雨,紫仙回袖盈盈。
丝魂袅袅,诉一番衷曲,容与平生。
听六么歇,谙彼此、分熟知名。
赢琴调、相思有心,莫道无情。
秦台凤史如画,嗟纵目芳菲,梦去谁凭。
帘栊悄倚,试宫移明月,羽展新声。
荡湘波晚,歌自转、不管杨琼。
箫吹引、低唱小红,曲罢人惊。
纤手拿云,香唇霏雨,紫仙回袖盈盈。
丝魂袅袅,诉一番衷曲,容与平生。
听六么歇,谙彼此、分熟知名。
赢琴调、相思有心,莫道无情。
秦台凤史如画,嗟纵目芳菲,梦去谁凭。
帘栊悄倚,试宫移明月,羽展新声。
荡湘波晚,歌自转、不管杨琼。
箫吹引、低唱小红,曲罢人惊。
这首《紫玉箫·次晁补之韵》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吴湖帆所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雅而深情的画面。"纤手拿云,香唇霏雨"形象地刻画出女子的柔美与娇媚,仿佛在云端摘星,轻启朱唇如细雨般温润。"紫仙回袖盈盈"则展现出她的仪态万千。
"丝魂袅袅,诉一番衷曲"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倾诉,"容与平生"则透露出她与对方的默契与长久的情感。接下来,词人通过"六么歇"的琴音,传达了两人之间熟悉而深沉的理解。
"赢琴调、相思有心,莫道无情"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并非表面冷漠,而是藏于心底的深深相思。词的下片转向梦境与音乐,"秦台凤史如画"描绘了如画般的梦境,而"帘栊悄倚,试宫移明月,羽展新声"则展现了女子在月光下弹奏新曲的场景。
"荡湘波晚,歌自转、不管杨琼"描绘了夜晚湘江边的歌声,即使无人倾听,女子依然自我陶醉。最后,"箫吹引、低唱小红,曲罢人惊"以箫声和女子的低唱结束,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感染力,曲终而人犹惊。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体现了吴湖帆在词作中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