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茅筑屋枕溪旁,半亩桑麻半亩篁。
弄石老猿通野语,带云归鹤唳清商。
窗临碧涧炉添火,门掩寒岩簟自凉。
白发山翁歌白雪,疏林寒月落横塘。
编茅筑屋枕溪旁,半亩桑麻半亩篁。
弄石老猿通野语,带云归鹤唳清商。
窗临碧涧炉添火,门掩寒岩簟自凉。
白发山翁歌白雪,疏林寒月落横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自然之美的乡村生活画卷。首联“编茅筑屋枕溪旁,半亩桑麻半亩篁”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座依山傍水、竹木环绕的小屋,屋前种植着半亩桑树和半亩竹林,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田园风光。
接着,“弄石老猿通野语,带云归鹤唳清商”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山间动物与人的和谐共处。老猿在石上嬉戏,仿佛能与人交流,而归鹤带着云彩飞过,其叫声清越悠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窗临碧涧炉添火,门掩寒岩簟自凉”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庄内的生活场景。窗户正对着清澈的山涧,炉火温暖,门外是寒冷的岩石,但室内却因竹席的凉爽而显得舒适宜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和对生活的细致品味。
最后,“白发山翁歌白雪,疏林寒月落横塘”以白发山翁的形象收尾,他唱着古老的歌曲,周围是稀疏的树林和洒满寒霜的月亮,落在远处的池塘中,整个画面充满了岁月静好、诗意盎然的气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驱马别旧故,舟楫丽城隅。
欲复少款叙,子云不可须。
哀笳激长云,群飞灭霄衢。
孟冬犹温风,乡此川途迂。
贤良策上第,再命出南区。
沉沉大藩府,勤事以驰趋。
幸接江湖欢,岂期流次殊?
一朝遂西东,何以慰踟蹰?
高霞映列巘,宁不眷名都?
解组翕清誉,在德由丰输?
要当给余用,初终保瑾瑜。
赵生幼小辞乡里,长成却自河南至。
风流藉甚芝兰室,文采粲然瑚琏器。
懋迁不惮万里遥,鱼盐岁逐商人利。
杭州旧是繁华地,轻薄相逢增意气。
爱生不登酒家楼,重生不游花柳市。
秋风八月柳条黄,束装别我还洛阳。
楼船大帆高十丈,顺风一日到高堂。
高堂双亲应自喜,宝货既丰儿亦至。
定呼斗酒出屏帷,膝下相欢复相慰。
自来阴骘富人家,庐山董奉非徒誇。
拜罢而翁烦问讯,好种门前仙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