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
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
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
纤手制新奇,刺作可怜仪。
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
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
这段诗歌描绘了一位女子精心地进行刺绣,展现了她对待手艺的认真态度和高超技艺。"纤手制新奇"表明女子用她的细腻双手创作出令人惊叹的绣品;"刺作可怜仪"则强调了作品之美丽,甚至令人产生同情之心,因为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美,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通过绣品中飞舞的凤凰和盛开的花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刺绣艺术中的生机与活力。"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袅枝"则描写了一种超自然的境界,仿佛没有任何声音或风,却能使绣品中之物似乎在轻轻摇曳、生长。
最后两句"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表达了对这份美丽的赞叹和保留。女子将这种美丽暂时地固定下来,以便于日后回味和欣赏。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份艺术创作的珍视,以及希望能够让它长久流传。
整体来说,这段诗不仅是对刺绣技艺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女子精湛工艺和审美情趣的一种颂扬。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女子的刺绣技能往往被视为贤妻良母的重要品质之一,而这首诗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探讨了艺术创作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
晨兴有客访我来,光彩焰焰出屋上。
衔袖疑有希世珍,徐而出之岸然长庚相。
高标直欲干青冥,逸气可以走象罔。
传来定非凡俗工,应有高人得之自梦想。
愿君宝藏勿轻畀,瓣瓣朝夕勤向仰。
可以长君胸次之瑰奇,可以助君诗情之豪畅。
傥来万事付浮云,眼中随地得真赏。
他年若遇天台坐忘真,便应骖鸾御鹤朝神清,一洗人间千劫尘中尘。
南方共宗鹤山老,北方亦有鹤鸣翁,鹤山道脉接濂洛,鹤鸣之派应与鹤山同。
九皋清闻犹历耳,谁谓九原不可起。
诜诜高弟今几人,衣钵传来二三子。
遗书定知满筐箱,夜光炜煜照行李。
在阴有鸣须有和,乘轩可贵未可喜。
君不见辽东仙子丁令威,向神清而上刷羽仪。
万人拭目看孤飞,凫鹥纷纷那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