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为佳耳,万事总繇天。
乞天判与沉醉、断送奈何年。
往日宝刀横吹,入夜清灯疏雨,鬓发暮云寒。
吾老是乡矣,双袖百花前。倦司马、穷阮籍,只高眠。
宿酲刚醒,又问明月可曾圆。
长策琼台采药,小隐于陵织履,雅操仗君全。
放眼凭栏久,风露正娟娟。
小住为佳耳,万事总繇天。
乞天判与沉醉、断送奈何年。
往日宝刀横吹,入夜清灯疏雨,鬓发暮云寒。
吾老是乡矣,双袖百花前。倦司马、穷阮籍,只高眠。
宿酲刚醒,又问明月可曾圆。
长策琼台采药,小隐于陵织履,雅操仗君全。
放眼凭栏久,风露正娟娟。
这首诗以苏东坡的中秋词韵为背景,表达了作者龚鼎孳的个人情怀和生活态度。"小住为佳耳,万事总繇天",诗人认为短暂停留或定居更好,世间万物皆由天定,流露出对命运的顺应和超脱。"乞天判与沉醉、断送奈何年",他请求让醉生梦死来消磨时光,透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往日宝刀横吹,入夜清灯疏雨,鬓发暮云寒",回忆过去豪情壮志,夜晚独对清灯,风雨中感叹岁月无情,白发如秋云般增添寒意。"吾老是乡矣,双袖百花前",诗人决定在此终老,面对百花,心境淡然。
接下来,诗人自比为倦怠的司马相如和贫困的阮籍,选择高眠度日,借酒浇愁。"宿酲刚醒,又问明月可曾圆",酒醒后还关心月圆,寓言人生的不圆满。"长策琼台采药,小隐于陵织履",诗人向往仙道生活,或是隐居山林,保持高洁操守。
最后,诗人长久地倚栏远眺,欣赏着清风明月,"风露正娟娟",以自然景色收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旷达。整体上,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寻求内心宁静的词作,体现了龚鼎孳在明末清初动荡时期的人生哲学。
注望晓山,晴色丽、晨餐应饱。
縠纹平、涨天渺渺。
倚藤枝、撑艇子,昔游曾到。
江山自古,水云转好。
怅年来、心纵在,盟寒鸥鸟。
故人中、黑头渐少。
问几时、寻旧约,石矶重扫。
一竿钓月,鬓霜任老。
别来何处,酒醒后,梦难觅。
晚日溪亭,清晓便挂帆席。
满载离愁,指去程,还作江南行客。
目断层城,数迢迢山驿。
素巾空染,泪痕斑、应是暗中滴。
记得轻分,玉箫犹自凄咽。
昨夜东风,梅柳惊春色。
料伊也、没心情,过却好天良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