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出昆崙山起云,钓人樵父昧来因。
只知洪浪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
水出昆崙山起云,钓人樵父昧来因。
只知洪浪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水出昆仑山起云”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两大元素——水与云,与昆仑山这一神话中的圣山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钓人樵父昧来因”一句,引入了两位隐士的形象,他们或许是在山中垂钓,或许是在林间砍柴,但他们的存在似乎与外界的纷扰无关,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只知洪浪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隐士形象,他们对大自然的广阔与壮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愿为了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放弃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通过“抛丝”和“弃斧”这两个动作,诗人形象地表达了隐士们对物质欲望的淡漠,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然生活状态的向往。
常时颇怪天厄汝,终岁匏瓜伤独处。
漂摇家室到今日,却羡君身轻可举。
三年不见换须鬓,野鹤闲云渺何许。
忽然矫翼落人海,执手亲朋泪如雨。
平生知己草间没,旅殡荒凉不能抚。
桐桥烟月纵无恙,寂寞江干谁与语。
亦知鸿爪偶留印,刺刺沧桑话乡土。
须臾惜此眼前景,明日轻帆挂湘楚。
寒梅已花柳将叶,自冬徂春未雨雪。
晓来忽见景模糊,开门大叫真奇绝。
孤松行立头已皤,老竹夭斜腰欲折。
茫茫大地浩无垠,但见飞鸟起复灭。
山中高士卧正坚,寒粟生肌襟屡掣。
党家羊酒肆欢呼,翠袖红炉眼光缬。
少年豪气凌云霄,削竹操觚意不屑。
且驱狐兔猎平原,鹰隼出空惊一瞥。
人生乐事各有在,富贵穷通那用说。
草堂诗就且倾觞,醉眠不觉衾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