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名为《祈招》。它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赞美与期待。
“祈招之愔愔”,开篇以“祈招”为题,形容其声音平和而深沉。“愔愔”二字,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要表达的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
“式昭德音”,“式”字在这里是“作为”的意思,强调了通过某种方式来展现美好的声音或行为。“昭”则意味着光明、显明,这里指君主的声音应当如同光明一样,照亮人心,传递道德的光辉。
“思我王度”,“度”在这里指的是君主的行为准则或治理方式。“思”字表达了对君主行为的思考与期待,希望君主能够遵循正道,以公正、仁慈的方式治理国家。
“式如玉,式如金”,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理想的君主形象。将君主的品质比作“玉”和“金”,寓意其品德高尚、纯洁无瑕,如同珍贵的玉石和黄金一般,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美德和权威。
“形民之力”,“形”在这里意为“表现”或“体现”,“力”则指力量或能力。这句话强调了君主应当合理地利用民众的力量,既不滥用权力,也不忽视民众的贡献,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而无醉饱之心”,最后这一句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更高要求——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人民,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引导,避免沉迷于享乐之中,保持谦逊和节制,始终关注国家和民众的长远利益。
整体而言,《祈招》诗通过对理想君主的描绘,体现了先秦时期对于政治伦理和社会治理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公正、仁爱、节制等美德的崇尚。
少文阅世老不出,自画云山满墙壁。
澄怀观道追所历,坐觉琴声隐金石。
我亦七年湖外客,梦中犹泛湘江碧。
浯溪之图喜新得,身卧岭南心岭北。
忆尝留语溪边僧,异时人读唐中兴。
说与此乃秦典刑,三句入韵之罘铭。
今欲复作谁可令,似有元结无真卿。
风烟惨淡万古情,不如且寻画隐成。
随州句法自无敌,写作无声绝妙词。
谁料长城千载下,秦郎复出用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