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披裘日几回,可堪江上暮寒催。
云飞旷野迎风断,雪洒长滩夹雨来。
马踏野桥嘶破板,鸟迷村路立高桅。
暂须移向疏篱泊,迁就惊春一树梅。
远望披裘日几回,可堪江上暮寒催。
云飞旷野迎风断,雪洒长滩夹雨来。
马踏野桥嘶破板,鸟迷村路立高桅。
暂须移向疏篱泊,迁就惊春一树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行旅图景,诗人以连珠的形式,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景色之美。首句“远望披裘日几回”,写出诗人长途跋涉,披着皮衣多次远望的情景,流露出旅途的疲惫。次句“可堪江上暮寒催”,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江面的寒冷,加重了行人的不适。
第三、四句“云飞旷野迎风断,雪洒长滩夹雨来”,通过动态的自然景象,描绘出旷野上的云被风吹散,雪花夹杂着雨水洒落在长滩上的画面,显得荒凉而冷寂。第五、六句“马踏野桥嘶破板,鸟迷村路立高桅”,写马匹在寒风中踏过简陋的桥梁,发出嘶鸣,而鸟儿迷失在村庄的路上,只能栖息在高高的桅杆上,形象地刻画了环境的恶劣和生物的无奈。
最后一句“暂须移向疏篱泊,迁就惊春一树梅”,诗人表达了暂时停歇的意愿,希望能找到一处稀疏篱笆旁的避风之处,那里有一树梅花正在绽放,为这严冬带来一丝春意,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连珠的形式,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五湖云扰鏖中原,五马渡江江欲浑。
关中帝子已北狩,洛下士族争南奔。
新亭英雄相对泣,国体艰危仅能立。
姑熟甫见欃枪沉,历阳又闻䝟貐入。
江左夷吾身退高,廊庙重臣刘与刁。
幼君母后等孤注,元舅鼠伏先遁逃。
将军精忠贯白日,气吞馀子前无敌。
身冒白刃如无人,此身不知知有国。
二子从父身争先,父前子后同九泉。
当时豪杰谁不死,一门忠孝今千年。
六朝往事随流水,将军至今犹庙祀。
世间万事等飘风,只有忠孝传无穷。
老禅好画如好禅,不到觉悟不肯息。
一朝纵笔恣挥洒,万里长江落胸臆。
我闻大江之水出岷山,汉江之水出嶓冢。
两江合流东向趍,雾滃云蒸变俄顷。
此图乃独见源委,岂与寻常画师比。
地形笔势俱两全,白璧黄金谩堆几。
又闻瞿塘之险天下无,江水倒泻山模糊。
乌石滩高浪涛急,白帝城荒古木疏。
枯藤挂壁下猿狖,苦竹缘江啼鹧鸪。
展图不得一见此,令我扼腕长嗟吁。
世间好画岂易得,讨论应须待裴迪。
欲追太史赋远游,直上岷峨看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