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臣赐火何年事,浅绿深红过此生。
已看细雨连三月,却听啼鹃正五更。
侯门尽醉当花落,马背馀醒拂柳轻。
抚景不堪愁蝶梦,因人空切住山情。
近臣赐火何年事,浅绿深红过此生。
已看细雨连三月,却听啼鹃正五更。
侯门尽醉当花落,马背馀醒拂柳轻。
抚景不堪愁蝶梦,因人空切住山情。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近臣赐火何年事,浅绿深红过此生。”以古代清明节赐火的习俗入题,通过“浅绿深红”描绘出清明时节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颔联“已看细雨连三月,却听啼鹃正五更。”通过“细雨”和“啼鹃”的意象,渲染出清明时节特有的凄美氛围,细雨绵绵,啼鹃声声,勾勒出一幅哀而不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侯门尽醉当花落,马背馀醒拂柳轻。”转而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在花落酒醉、马背轻拂柳枝的情景,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暗含了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哲思。
尾联“抚景不堪愁蝶梦,因人空切住山情。”诗人面对眼前的景色,不禁思绪万千,既有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也有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