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全文
唐 / 广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

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

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0)
注释
霜天:指秋冬季节天空清冷,无云的天气。
晴夜:晴朗的夜晚。
东斋:东方的书斋,此处指诗人的居所。
松竹交阴:松树和竹子的树荫相互交错。
惬素怀:使朴素的心境感到满意或舒适。
迥出:远远超出,这里指超脱。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心得地:心灵得到安宁的地方。
三五月:指满月,这里特指十五的圆月。
当阶:正对着台阶。
清光:明亮的月光。
满院:遍布整个院子。
恩情见:显现出自然的恩赐与情感。
寒色:寒冷的月色,也指月光的清冷。
临门:照到门前。
笑语谐:欢声笑语协调和谐。
霄汉路殊:通往天际的道路不同,比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从道合:因遵循相同的道理或道路而心意相合。
往来人事:人际交往。
不相乖:没有冲突,和谐相处。
翻译
在霜冻清澈的夜晚住宿在东边的书斋,松树和竹子交错形成的阴影让我的本性感到惬意。
远离世俗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安放之地,可惜的是,如此美好的夜晚,只有月亮陪伴在台阶前。
月光洒满整个院子,体现了大自然的恩泽与情感,冷冽的月色照在门前,却伴随着和谐的欢声笑语。
虽然我们与天际的路途相差甚远,但遵循相同的道理让我们心意相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因此没有违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诗人在霜天之下,晴朗的夜晚选择宿于东斋之中,这个环境让他感到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松竹交阴惬素怀"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界的向往以及对纯洁情感的珍惜。

接着,"迥出风尘心得地"一句,则写出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他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满足。"可怜三五月当阶"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特别是夏季的三个月份,对于诗人来说,是难得且宝贵的。

"清光满院恩情见"一句,描绘了一幅明净的月光照亮庭院,诗人的亲情和友情在这宁静的夜晚得以展现。"寒色临门笑语谐"则表达了即便是在秋天的凉意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温暖的人际交往和愉悦的对话。

最后两句"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与他人不同,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即便如此,在人事往来的过程中,依然能保持一种不被世俗所扰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与自我实现的愿望。

作者介绍

广宣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客言刘樗翁事

俗薄名难盛,人穷迹易危。

从来天下士,不计里中儿。

隐玉看虹气,坚松任蠹枝。

相知不相识,况又不相知。

(0)

邑中滞雨示陈贵白

犹及相逢鬓未华,故乡春尽不须嗟。

园林处处生新草,风雨年年送落花。

高树昼寒归有鸟,小溪湍急走如蛇。

方知傲世不在隐,高枕北窗闻打衙。

(0)

题采药图

江山奇峰雨后多,千层飞瀑洒青萝。

扶筇亦觉溪桥滑,尚有幽人采药过。

(0)

山居十首·其八

古调今谁弹,至乐非外假。

渊明爱无弦,此意知者寡。

放鹤未归来,时倚长松下。

旁观彼何人,笑我衣裳野。

(0)

赋中上人顽坐

嗜吟忘夜冻,立雪此同机。

工苦精灵聚,毫端造化归。

石床趺半结,荒径叶频飞。

客至应相讶,无心听扣扉。

(0)

挽陈运管安人孙氏

舅家如母在,恸哭泪沾襟。

平日经声断,兹晨佛力深。

墓庐犹手构,梱则是夫箴。

山上半慈竹,从知契夙心。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