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宵东观翻书手,忽拨残更岳顶云。
示我天门詄荡语,如披玉策赤青文。
飞扬逸气鞭鸾凤,窈渺清斋写典坟。
江畔皖公山纵好,有何岩壑可留君。
几宵东观翻书手,忽拨残更岳顶云。
示我天门詄荡语,如披玉策赤青文。
飞扬逸气鞭鸾凤,窈渺清斋写典坟。
江畔皖公山纵好,有何岩壑可留君。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方刚所作的《送姚姬传郎中假归桐城(其二)》中的片段。翁方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姚姬传郎中深夜研读的场景,形象生动。"几宵东观翻书手",寥寥数语便展现出主人公在东宫(古代皇家图书馆)勤奋苦读的身影。"忽拨残更岳顶云",通过"残更"和"岳顶云"的意象,暗示夜深人静,姚姬传仍在山顶读书,意境深远。
"示我天门詄荡语,如披玉策赤青文",形容他阅读的内容深奥而富有启发性,仿佛在解读天启般的秘籍,文字如瑰宝般璀璨。"飞扬逸气鞭鸾凤",赞美姚姬传的才情横溢,能超越常人,如同驾驭神鸟鸾凤一般。
"窈渺清斋写典坟",进一步描绘他在清净的斋室中专心致志地研究古代经典,体现了他对学问的虔诚态度。最后,诗人以"江畔皖公山纵好,有何岩壑可留君"收束,表达了对姚姬传才学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他的离去的惋惜之情,暗示即使山水再美,也无法留住这样一位才子。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学问的敬仰。
三朋古称寿,七秩世云稀。
洗爵传浮白,悬鱼看赐绯。
华筵盛宾从,诞节好春晖。
不醉歌毋返,无强共所祈。
青云连风阁,白发映鱼矶。
山色浮南岳,星辰近少微。
锦开花里幛,彩戏膝前衣。
大老兼尊德,吾将同所归。
十年窗下,见古今成败,几多豪杰。
谁会谁能谁不济,故纸数行明灭。
乱叶西风,游丝春梦,转转无休歇。
为他憔悴,不知有甚干涉。
寥寥无住闲身,尽虚空界,一片中宵月。
云去云来无定相,月亦本无圆缺。
非色非空,非心非佛,教我如何说。
不妨跬步,蟾蜍飞上银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