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秋天气雨初晴,薄暮嫩凉侵。
渐白萍风起,莲衣零落,桐叶萧森。
来雁不传芳讯,云树影沉沉。
减却清游兴,冷醉孤吟。
望处半竿残照,共炊烟一缕,阁住疏林。
却高楼谁倚,横笛诉离心。
怕思量、八年前事,任疏花、红瘦倦幽寻。
无聊甚、倩如钩月,来伴更深。
正清秋天气雨初晴,薄暮嫩凉侵。
渐白萍风起,莲衣零落,桐叶萧森。
来雁不传芳讯,云树影沉沉。
减却清游兴,冷醉孤吟。
望处半竿残照,共炊烟一缕,阁住疏林。
却高楼谁倚,横笛诉离心。
怕思量、八年前事,任疏花、红瘦倦幽寻。
无聊甚、倩如钩月,来伴更深。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雨初晴后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开篇“正清秋天气雨初晴”,点明了时节与天气,清新的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薄暮嫩凉侵”一句,将傍晚时分的微凉之感生动地描绘出来,仿佛能感受到那轻轻拂面的凉意。接下来,“渐白萍风起,莲衣零落,桐叶萧森”几句,通过白萍、莲衣、桐叶的动态变化,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凋零,寓含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来雁不传芳讯,云树影沉沉”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寂寥与凄美,大雁南飞,却未能带来远方的消息,云树之间,光影交错,更添了几分孤独与哀愁。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减却清游兴,冷醉孤吟”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如此美景面前,却因内心的情感而感到孤寂与冷清,只能借酒浇愁,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复杂与深刻,使得读者能够深深共鸣。
“望处半竿残照,共炊烟一缕,阁住疏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静谧画面,半竿残阳与炊烟交织,疏林遮挡,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最后,“却高楼谁倚,横笛诉离心”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高楼之上,无人相伴,只有横笛声声,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这种孤独与哀愁,不仅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人生离合的感慨。
“怕思量、八年前事,任疏花、红瘦倦幽寻”则回忆起八年前的往事,那些美好的记忆如今已成过往,如同红花逐渐凋零,让人感到岁月无情。这一段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无聊甚、倩如钩月,来伴更深”以月为伴,表达出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求慰藉的心境。月虽明亮,却无法真正填补内心的空虚,只能作为孤独的见证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心境。
江头一别两踌躇,半载相从千里馀。
君向番禺我交趾,若为频寄几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