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午夏日将同李天生之雁门道过蒲城饮米侍御园亭即事有赋》
《丙午夏日将同李天生之雁门道过蒲城饮米侍御园亭即事有赋》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蒲城六月火云高,行人飞鞚寻东皋。

大夫射雉有遗处,台榭阴阴风雨聚。

金粟堆南问二陵,尧山谷口迷千树。

主人骢马早归来,敕赐芙蕖对客开。

前席少年筹汉罢,上林高士望京回。

惊鸿流雪慰摧颓,醉挥漫水入金杯。

同心藕使冰盘满,并蒂花教玉管催。

织女多情银汉度,匏瓜无匹心相妒。

失志聊为声色荒,求仁不被神仙误。

歌长烛短夜无多,明朝秦晋阻黄河。

雁门深入胡天雪,回首西方忆绮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诗人屈大均在蒲城夏日与友人李天生一同前往雁门道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蒲城六月火云高”,以“火云”形象地描绘出六月蒲城炎热的天气,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接着“行人飞鞚寻东皋”,描绘了行人在烈日下策马疾驰,寻找东边的田野,展现出一种急切而充满期待的心情。

“大夫射雉有遗处,台榭阴阴风雨聚”,通过“大夫射雉”的典故,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描绘了台榭在风雨中的静谧景象,营造了一种怀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金粟堆南问二陵,尧山谷口迷千树”,进一步将视线转向辽阔的自然景观,通过“二陵”、“千树”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的追思。

“主人骢马早归来,敕赐芙蕖对客开”,转而描写主人的归家情景,以及宴会上芙蕖盛开的景象,体现了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前席少年筹汉罢,上林高士望京回”,通过“前席少年”与“上林高士”的对比,表达了对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惊鸿流雪慰摧颓,醉挥漫水入金杯”,以“惊鸿流雪”比喻短暂的美好,与“摧颓”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

“同心藕使冰盘满,并蒂花教玉管催”,通过“同心藕”与“并蒂花”的描绘,象征了深厚的情谊与美好的爱情,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织女多情银汉度,匏瓜无匹心相妒”,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

“失志聊为声色荒,求仁不被神仙误”,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理想的反思,以及对道德与追求的探讨。

“歌长烛短夜无多,明朝秦晋阻黄河”,以“歌长烛短”象征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有限,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雁门深入胡天雪,回首西方忆绮罗”,最后以雁门关的景象结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读史·其十

谋国如搏虎,啑血满朝市。

衣裳自颠倒,于错安足耻。

袁丝炙毂輠,魏其狃风旨。

条候真将军,自兹多积毁。

嗟哉天下事,认真亦徒尔。

(0)

送彭禹峰补楚中监司

剖玉荆山孤月明,和歌燕市万人惊。

交情雨雪犹分袂,时事西南未罢兵。

锁钥初归周太保,行囊仍似鲁诸生。

当年割据浑如梦,暇日桃源试一行。

(0)

赠歌者王郎南归和牧斋先生韵·其一

生成珠树有鸾栖,丞相鸣钟邸第西。

为报五侯鲭又熟,平津花月贱如泥。

(0)

书怀

客居偷岁月,户外听寒砧。

看竹身无力,寻僧雨又深。

十年双白发,万事一孤琴。

此意如何语,松溪夜夜心。

(0)

山斋自警

迷鸟不择林,渴马不择泉。

恒情此汲汲,志士独未然。

盗泉岂偏浊,恶木非不繁。

君子恶其名,岂为乾糇愆。

箕阴遁许由,夷叔卧西山。

虽然迹艰苦,素志不可迁。

人谁无此志,我独被牵缠。

老大嗟何及,诫之贵当年。

(0)

夜望

秋气生华汉,萧然独望身。

天空云逐鸟,夜永月依人。

草木冰霜近,关河烽燧频。

那堪照衰鬓,涕泪共时新。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