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过重阳兴未阑,杖藜时复叩黄冠。
石坛挥麈丹书古,涧树挂瓢碧溜寒。
孤鹤似辞缑岭至,片云长与道人看。
红尘一望三千顷,九转何因生羽翰。
节过重阳兴未阑,杖藜时复叩黄冠。
石坛挥麈丹书古,涧树挂瓢碧溜寒。
孤鹤似辞缑岭至,片云长与道人看。
红尘一望三千顷,九转何因生羽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过后访问玉台道人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道家氛围和自然之美。
首联“节过重阳兴未阑,杖藜时复叩黄冠”,开篇即点出时节已过重阳,但诗人的兴致并未消散,手持藜杖,不时敲击道士的头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与好奇。
颔联“石坛挥麈丹书古,涧树挂瓢碧溜寒”,进一步描绘了道家修行的环境。石坛上,老者挥动拂尘,书写着古老的丹经;山涧边,树木间挂着葫芦,溪水潺潺,寒意袭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颈联“孤鹤似辞缑岭至,片云长与道人看”,通过孤鹤与片云的意象,象征着道家追求的自由与超脱。孤鹤仿佛从缑岭飞来,片云则常伴道人左右,寓意着道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尾联“红尘一望三千顷,九转何因生羽翰”,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红尘世界,广阔无垠,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同时,九转生羽翰的典故,暗含了修炼成仙的渴望,体现了道家对超越物质束缚、追求精神升华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家生活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病襟傭策杖,天镜恰开奁。
青盖迷前浦,红妆间曲檐。
藻窥知鹭上,萍破识鱼潜。
会看吴公阵,宫蛙奏晓严。
天津织女琼为梭,的皪八体辉明河。
云章玉字炯不磨,一洗秦籀麾周科。
人世剪割同绮罗,百衲尚可睨伐柯。
告身莫易矧换鹅,浙江轰豗老伏波。
龙象骇栗严撝诃,玉函金钥神畀珂。
一洗海岳遗恨多,千岩唐晋春嵯峨。
卢山白鹤归来双,缟衣素袂玄为裳。
翅如车轮夜横江,风声曾走淮淝羌。
戛然长鸣下柴桑,芝田啄粒遥相望。
何人纲罗倏高张,上决云汉旁八荒。
一随鹏鹍惊远翔,低头不肯谋稻粱。
一罹置弋沮泽旁,局身筠笼翅摧藏。
鹦鹉洲畔葭苇乡,水云苍苍江茫茫。
九皋欲闻声不扬,回雇鸥鹭羞颜行。
忽闻缑笙度宫商,红尘俯视有底忙。
矶头刷羽今正黄,欲捶此楼呼酒狂。
世间何物最是閒,司谏拂衣归华山。
倦来忘记省不得,依约此语祥符间。
终南捷径本自错,老子新司紫元钥。
官家雇我作閒人,有酒醉呼端不恶。
岁糜廪粟月俸钱,豢鹤有料芝有田。
人生何必待有用,我老得此宁非天。
君不见当年把臂龙图上,司谏放归元未放。
又不见倦翁山行醉复醒,说著拂衣今亦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