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寒未减衣,媆晴天气日熹微。
桃花落尽水初涨,燕子来时笋正肥。
林外酒人浮白去,莎边游女踏青归。
却嫌输与东京路,尚欠郊原綵索飞。
二月春寒未减衣,媆晴天气日熹微。
桃花落尽水初涨,燕子来时笋正肥。
林外酒人浮白去,莎边游女踏青归。
却嫌输与东京路,尚欠郊原綵索飞。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徐曰贞在寒食节期间郊外行进所见的春景。开篇“二月春寒未减衣”,点明时节虽已入春,但寒意犹存,衣着未改,形象地展现了早春的气候特点。接着“嫩晴天气日熹微”一句,细腻地描绘了春日初晴的柔和光线,给人以温暖而宁静的感觉。
“桃花落尽水初涨,燕子来时笋正肥”两句,通过桃花凋谢、水面初涨和燕子归来、竹笋肥美,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桃花的凋零与水面上的涨起,以及燕子的到来与竹笋的肥美,构成了一幅动态的春日画卷。
“林外酒人浮白去,莎边游女踏青归”则进一步描绘了人物活动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融。林外饮酒之人举杯畅饮,莎草边游玩的女子踏青归来,这些场景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使整个春日景象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却嫌输与东京路,尚欠郊原綵索飞”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欣赏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即虽然眼前的春景美好,但似乎还缺少了一些什么,可能是对更繁华、更热闹的都市生活的向往,或者是对某种特定情境的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多样性的思考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寒食郊行》不仅描绘了明末春日郊外的自然风光,还通过人物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生活体验的细腻感受和独特思考。
我来春未动,兀坐秋忽老。
客怀饱世味,尘土不容澡。
尚馀笔砚癖,俯仰半华皓。
中年得异书,夜讽或至卯。
尔来口生棘,妙语时耳剽。
故人吾臭味,囊帙富缃缥。
什袭秘不传,凛若璧在赵。
念兹访遗逸,从人掇残藁。
何当发其藏,囷廪一倾倒。
穷途百态恶,归思疾飞鸟。
终当馈所有,共此绝代宝。
岁晚同吟哦,乘风上蓬岛。
客游跨两春,胸次饱尘滓。
无人抉河汉,为我一浣洗。
故人富清制,放笔如翻水。
此间渺无津,滂沛到笔底。
长须遣大轴,光彩照窗几。
我时食对案,惊喜失箸匕。
风雅间何阔,稍复闻正始。
涤除尘想灭,肝肺挹清泚。
早年上金闺,气劘诸彦垒。
风斤运无旁,四座羞血指。
骎骎跨骢马,奔轮不容柅。
负大难为力,得坎聊复止。
熙辰崇盛典,润色待东里。
风云吐愤郁,事业振奇伟。
馀暇赋天台,金声追祖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