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三日大风》
《七月三日大风》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去年七月飓风作,驾海驱山势何恶。

沿江滨海万人家,一半漂流喂蛟鳄。

今年七月仍飓风,驱山驾海势略同。

人家有备幸多免,禾偃木拔岁则凶。

我闻有道唐虞世,风不鸣条雨沾块。

休徵五事来应时,百谷用成民用乂。

当今公道如天开,金縢既启群公来。

宾贤养老天子圣,风伯尔独胡为哉。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七月三日大风》。诗中描绘了两次飓风来袭的情景,对比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应对方式。

首句“去年七月飓风作,驾海驱山势何恶”,描述了去年七月飓风的猛烈,它如同驾驭大海和山岳,威力惊人。接着,“沿江滨海万人家,一半漂流喂蛟鳄”描绘了飓风带来的破坏,沿江滨海的众多家庭遭受损失,一半的房屋被摧毁,人们流离失所,甚至成为蛟鳄的食物。

第二年同样的月份,再次遭遇飓风,“今年七月仍飓风,驱山驾海势略同”。尽管情况相似,但“人家有备幸多免”,因为有了前一年的经验,人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因此损失相对较小。然而,“禾偃木拔岁则凶”,农作物倒伏,树木被拔起,这一年收成不佳,预示着将是一个荒年。

接下来,诗人转而思考在理想的社会环境下,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如何。他提到“我闻有道唐虞世,风不鸣条雨沾块”,想象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即唐虞时代,那时的自然现象不会造成破坏,风雨温和,有利于万物生长。诗人进一步阐述,如果这样的理想状态能够实现,那么“休徵五事来应时,百谷用成民用乂”,即五种吉祥的征兆会适时出现,使得各种谷物得以丰收,百姓生活安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的期望:“当今公道如天开,金縢既启群公来。宾贤养老天子圣,风伯尔独胡为哉。”他认为当下的社会应该像天空一样公正,开启金縢(古代藏重要文书的容器),让贤者受到尊敬,老人得到照顾,天子圣明。对于风神(风伯)而言,既然社会已经如此公正和谐,为何还要制造灾害呢?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社会中的自然灾害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苦难的深切同情。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答袁相公问病二首

斜风斜雨竹房寒,云里蓬莱枕上看。
愁过一春容鬓改,吟成五字带围宽。
书生薄命元同妾,丞相怜才不论官。
泣向青天怀烈士,古来惟有报恩难。
¤

(0)

石门曲三首

采桑复采桑,蚕长桑叶齐。
妾住石门东,郎住石门西。

(0)

送项仲融游金陵三首

钟山弓剑似桥山,一去龙髯不可攀。
高帝在时亲放鹿,金牌历历在中间。

(0)

哭袁相公二首

鹤飞蝉蜕总成尘,欲报明珠未得伸。
山上杜鹃花是鸟,墓前翁仲石为人。
黄肠诏出东园赐,白骨家余南巷贫。
为问翟公门下士,死生谁个见情真?

(0)

志哀寄吴氏二首

鹰鹯击众乌,众鸟无能为。
胡然坠蓬藋,自损风云姿。
虽称六羽翮,零落何所施。
蜂虿小有毒,螫人人不知。
昔为众鸟畏,今为众鸟欺。
既言覆其巢,又已攫其儿。
覆巢犹且可,攫子当如何。
哀哀三黄口,泣血纷滂沱。
好生上帝德,无乃伤天和。
谁为诉九阍,三面去网罗。

(0)

弘教寺三首

先朝行殿作禅宫,黄屋青山本是空。
闻道一人曾驻跸,山僧不敢住当中。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