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非浪走时,夜窗自恨赋归迟。
睡稀枕上无春梦,吟苦楼前有月知。
茅索愿追田畯喜,瓜薪遥念室人悲。
却须天上纶言手,小为农氓缓茧丝。
七十翁非浪走时,夜窗自恨赋归迟。
睡稀枕上无春梦,吟苦楼前有月知。
茅索愿追田畯喜,瓜薪遥念室人悲。
却须天上纶言手,小为农氓缓茧丝。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在窗前,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哀愁。首句“七十翁非浪走时”,透露出老人的不甘心中仍旧有着青春般的激情与冲动,但现实是步履蹒跚,难以随意踏足远行。
“夜窗自恨赋归迟”,则表达了老人对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抱负和梦想的遗憾,夜深人静之际,这些往昔的悔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接着,“睡稀枕上无春梦”显示出老人即便是在浅眠中,也难以再有那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之梦。
“吟苦楼前有月知”,则是说老人在夜晚的寂静中,面对着那清冷的月光,他的心情也如同这沉默的夜空一般苦涩而深长。这月亮仿佛明白他的心事,成为他唯一的倾诉对象。
“茅索愿追田畯喜”,老人怀念那些在田野间劳作时的欢乐与满足之情。然而现实中的“瓜薪遥念室人悲”却是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虽然身处远方,但心中仍旧牵挂着那些日夜为家庭辛勤付出的亲人们。
最后两句,“却须天上纶言手,小为农氓缓茧丝”,则表达了老人希望能有机会在天上的神明面前陈述自己的不幸,以及对自己一生辛劳的田园生活有所回报,希望能够稍微延缓那些如茧丝般缠绕心头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老人的夜窗独坐,展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对未实现梦想的遗憾,以及对家庭与生活的深沉思念。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晚期的深刻体悟。
来日大难,痛心疾首。今日为乐,莫惩其后。
大难如何,昊天不嘉。吉凶有时,人莫之知。
鹿之游斯,在彼中野。庖人调和,将以为脯。
翩翩白龙,好是鱼服。豫且射之,载中其目。
少康出畋,不复其舍。戎王朝卧,乃缚尊下。
式戒在始,式备在终。匪戒匪备,害于其躬。
天命戾止,匪夙则莫。勉尔在位,无俾天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