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东南又北行,客途览胜宕诗情。
关山寄迹频题咏,时事伤怀自品评。
腹笥便从书里蓄,心花怒向笔头生。
何堪满纸歌当哭,悽怆中原写不平。
历尽东南又北行,客途览胜宕诗情。
关山寄迹频题咏,时事伤怀自品评。
腹笥便从书里蓄,心花怒向笔头生。
何堪满纸歌当哭,悽怆中原写不平。
此诗《题雅堂大陆诗草》由清代诗人刘育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首联“历尽东南又北行,客途览胜宕诗情”,开篇即以行旅之苦与游历之美并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旅途经历的深刻体验。东南与北行的对比,不仅展现了地理空间的广阔,也暗示了人生旅程的多变与复杂。
颔联“关山寄迹频题咏,时事伤怀自品评”,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通过题咏关山,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里的“时事伤怀”不仅指对现实的忧虑,更包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深深思考。
颈联“腹笥便从书里蓄,心花怒向笔头生”,则揭示了诗人创作的源泉与动力。书籍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情感的寄托;而心花怒放,则是灵感的爆发,通过笔墨得以释放。这一联巧妙地将内在的积累与外在的表现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艺术触觉。
尾联“何堪满纸歌当哭,悽怆中原写不平”,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不公与历史悲剧时的悲愤与无奈。满纸的歌哭,既是对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时代苦难的深刻反思。悽怆中原,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哀痛,更是对广大人民苦难的同情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人间最苦,最苦是分离。
伊爱我,我怜伊。
青草岸头人独立,画船东去橹声迟。
楚天低,回望处,两依依。
后会也知俱有愿,未知何日是佳期。
心下事、乱如丝。
好天良夜还虚过,辜负我、两心知。
愿伊家,衷肠在,一双飞。
金钩花绶系双月。
腰肢软低折。
揎皓腕,萦绣结。
轻盈宛转,妙若凤鸾飞越。
无别。
香檀急扣转清切。
翻纤手飘瞥。
催画鼓,追脆管,锵洋雅奏,尚与众音为节。
当时妙选舞袖,慧性雅资,名为殊绝。
满座倾心注目,不甚窥回雪。
纤怯。
逡巡一曲霓裳彻。
汗透鲛绡肌润,教人传香粉,媚容秀发。
宛降蕊珠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