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林闾,寒凝屋觜,掩映纸窗棂白。
乍得微融,旋看更洒,莎阶扫来三尺。
埋断了银塘路,丛丛草芽碧。
怪绵密,夜还朝、就高沿下,尽点染、湖乡垞南村北。
陌上踏灯人,尚昨夜、粘鞋拖屐。
柳眼梅心,叹年光、未露标的。
且香添篝火,待暖风消释。
冻结林闾,寒凝屋觜,掩映纸窗棂白。
乍得微融,旋看更洒,莎阶扫来三尺。
埋断了银塘路,丛丛草芽碧。
怪绵密,夜还朝、就高沿下,尽点染、湖乡垞南村北。
陌上踏灯人,尚昨夜、粘鞋拖屐。
柳眼梅心,叹年光、未露标的。
且香添篝火,待暖风消释。
这首《法曲献仙音》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美丽。
首先,开篇“冻结林闾,寒凝屋觜,掩映纸窗棂白”描绘了冬日严寒中,林间小道被冰雪覆盖,屋檐挂着冰晶,窗户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白。接着,“乍得微融,旋看更洒,莎阶扫来三尺”则描述了初雪融化后不久,又飘落了新的雪花,台阶上积起了三尺厚的雪。这里通过“乍”和“旋”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雪的变化无常,以及雪景的动态美。
“埋断了银塘路,丛丛草芽碧”进一步描绘了雪覆盖下的银色池塘路,以及在雪中隐约可见的绿色草芽,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接下来,“怪绵密,夜还朝、就高沿下,尽点染、湖乡垞南村北”则通过“绵密”一词,强调了雪的密集和均匀,同时描绘了雪景从夜晚延续到早晨,覆盖了整个湖乡和村庄,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陌上踏灯人,尚昨夜、粘鞋拖屐”则将视线转向了雪地中的行人,他们踩着灯光,留下了一串串足迹,鞋底粘满了雪花,拖着沉重的步伐前行,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也让人感受到了冬夜的寒冷与生活的艰辛。
最后,“柳眼梅心,叹年光、未露标的。且香添篝火,待暖风消释”将视角转向了春天的象征——柳树和梅花,表达了对春日到来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建议在等待春风消融冰雪的同时,可以点燃篝火取暖,增添生活的情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野船渡樵客,来往平波中。
纵横清飙吹,旦暮归期同。
蘋光惹衣白,莲影涵薪红。
吾当请封尔,直作镜湖公。
何人置此乡,杳在天皇外。
有事忘哀乐,有时忘显晦。
如寻罔象归,似与希夷会。
从此共君游,无烦用冠带。
雨洗清明万象鲜,满城车马簇红筵。
恩荣虽得陪高会,科禁惟忧犯列仙。
当醉不知开火日,正贫那似看花年。
纵来恐被青娥笑,未纳春风一宴钱。
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
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