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
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
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
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
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
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
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这首宋代释仲易的《偈》,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秋日的虚庭中,通过击鼓、聚集、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过程。
“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 开篇以数字“一”至“五”起笔,既营造出一种仪式感,也暗示了修行者从个体到集体的凝聚过程。击鼓是佛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象征着唤醒内心的觉醒和对佛法的追求。
“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 描述了修行者们有序地聚集,彼此面对面,进行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这里的“蔟蔟”形容人多而密,体现了修行群体的紧密性和互动性。
“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 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衬托修行环境的宁静与深邃。秋色满庭,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氛围,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秋风动寰宇,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宁静的意境,使之超越了个体,触及更广阔的世界。
“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最后两句则点明了修行的目的——探索和领悟禅宗的真谛。这里提到的“祖师禅”是指禅宗的创始人或重要传承者的教诲,而“雪峰到投子”则是借用历史上的禅宗故事,比喻修行者们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不断深入,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禅宗修行者在自然与内心的双重探索中,寻求精神自由与智慧的过程,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季秋氛气敛,天宇旷澄明。
樽酒送远客,税驾出林坰。
层轩四望起,万里秋阴生。
南眺浔阳渚,北望蓟丘城。
代马骋高足,燕鸿起遐征。
极目多远思,赏心叹合并。
太守耀朱轮,千骑抗飞旌。
嘉会即宠饯,良时析群英。
商飙厉丝竹,娈童歌且清。
为持芳菊酒,写我当歌情。
清朝重理人,时哉策令名。
谁能东篱下,日暮守衡荆。
白日丽高隅,流光照我堂。
临堂理妙曲,哀怨断人肠。
妙曲何所怨,怨此天一方。
同心与我言,蔼若春兰芳。
如何久离居,使我重感伤。
王睢不匹处,玄燕必双翔。
朝出国门望,至夕犹徬徨。
往往飞花处,为君停玉觞。
红颜难久恃,春华不再扬。
愿君重明信,无使两情忘。
云中有一士,冲默契希夷。
五龙传睡法,双峰对茅茨。
忆昨宿瑶台,龙虎守坎离。
二月酿松花,乘鸾吹参差。
囊中数丸药,不渴亦不饥。
随分度世人,有缘即遇之。
暂为京国客,恐滞还山期。
一鹤唳秋云,三秀明春芝。
愿从童子去,再拜称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