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古十六首·其三》
《咏古十六首·其三》全文
宋 / 华镇   形式: 古风

黄河天上来,一曲一千里。

冯夷值海若,反顾忘秋水。

通川不足多,支流宁复纪。

大朴久已丧,群言乱如麻。

儒墨及刑名,交流自名家。

曲士殉所察,纷纷摘其华。

伯阳究宗本,为言天地初。

蟪蛄惊春秋,格言落玄虚。

华颠困章句,强识家人书。

(0)
翻译
黄河源自天边,一首歌流淌千里。
河神冯夷遇见海神若,回头已忘记秋天的河水。
广阔的河流不值得过多赞美,支流众多难以一一记录。
原始的大道早已失落,各种言论纷繁如乱麻。
儒家、墨家和法家思想交流碰撞,各自创立独特学派。
狭隘的知识分子执着于自己的观察,只摘取表面的精华。
老子深入探究万物的根本,讲述天地初创的故事。
蝉的一生短暂,无法理解春秋的变迁,深奥的道理隐藏在玄妙之中。
白发学者沉溺于繁琐的经文,勉强还能辨认家人的书信。
注释
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河神。
海若:古代传说中的海神。
通川:广阔的河流。
支流:河流的分支。
大朴:原始的、未雕琢的大道。
儒墨:儒家和墨家。
刑名:法家思想。
曲士:见识浅陋的人。
伯阳:老子的别称。
蟪蛄:蝉的一种,生命周期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镇的《咏古十六首》之三,以黄河入题,寓言深沉,富有哲理。首句“黄河天上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源头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宏大深远的宇宙和自然之力。接下来,“一曲一千里”强调黄河蜿蜒曲折的地理特点,也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变迁。

“冯夷值海若,反顾忘秋水”借神话中的河神冯夷与海神海若相提并论,表达对人生短暂与广阔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在广阔的天地间,人们也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忘记更深远的思考。

“通川不足多,支流宁复纪”进一步阐述,世间万物繁多,但真正重要的是根本和主线,而非琐碎的分支。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家、墨家、法家等学说的看法,认为它们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应回归事物的根本原则。

“大朴久已丧,群言乱如麻”批评社会上各种理论纷繁复杂,失去了淳朴的本质。接下来,诗人批评了那些拘泥于局部、过分追求华丽辞藻的学者,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探究事物的根源,如老子的道家思想。

“伯阳究宗本,为言天地初”提到老子李聃,他深入探究宇宙的起源,主张朴素无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向往。“蟪蛄惊春秋,格言落玄虚”则批评那些过于玄妙的言论脱离实际。

最后两句,“华颠困章句,强识家人书”以个人的困顿经历,感叹研习经典到老,仍未能摆脱文字的束缚,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反思和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黄河的意象,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学术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哲学见解。

作者介绍

华镇
朝代:宋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猜你喜欢

送王阮亭官詹祭海还朝二首·其二

瘗璧恭成事,祠坛异碧鸡。

蛮方留雅乐,玉陛返桓圭。

激水从天上,扶桑向使西。

圣朝严俎豆,到日拜封题。

(0)

海船口夜泊

灏渺东风折柳条,涛声天半别魂销。

苍茫野色迷津岸,明灭鱼灯趁晚潮。

半枕易惊三峡梦,孤舟谁念一身遥?

思乡滴尽千行泪,愁听哀猿倍寂寥。

(0)

兴化道中

漭沆连沧海,风吹一叶轻。

村从波际出,草逼浪痕生。

地阔无山影,天空有雁鸣。

最怜釜底处,何日奏平成?

(0)

过灰埠驿次施愚山先生韵

沙落随风转,秋蝉静夕亭。

雨连村尽黑,山近海偏青。

古木悲残照,秋光点鬓星。

可能留一憩,归梦不为醒。

(0)

王玉质秦中才子也居华山芙蓉峰下以此颜其读书之阁顷北来与予定交困索题

王子西京秀,能谈《驷铁》风。

读书居小阁,望远欲凌空。

玉女烟鬟乱,金仙露掌浓。

高歌下易水,不哭阮生穷。

(0)

赠蒋大鸿

几社存耆旧,飘零早白头。

诗名追历下,文体法弇州。

阅世才应敛,全身志未酬。

因兹余涕泪,不肯话封侯。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