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何秘丞》
《送何秘丞》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

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

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

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

(0)
翻译
当地人担任蜀地官员,长途跋涉逆急流而上。
尽管各地风俗不同,但百姓的情感想必相似。
智慧的人始终警惕过度盘查,政策恩惠不必过于宽松。
历史上有很多奉公守法的官员,闲暇时要仔细研读他们的事迹。
注释
吴人:当地居民。
蜀官:蜀地官员。
溯:逆流而上。
惊湍:急流。
地俗:地方风俗。
民情:百姓情感。
一般:相似。
智明:智慧明智。
戒察:警惕过度盘查。
政惠:政策恩惠。
宽:宽松。
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员。
乘閒:闲暇时。
熟看:仔细研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何秘丞》。诗中描绘了友人赴任蜀地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治理之道和民情的理解,以及送别时的期望。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开篇即点明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吴地(今江南一带)的官员,将赴任远在巴蜀(今四川一带),旅途中要经历万水千山的艰难险阻。

"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这两句表明尽管地方风土、习俗有所不同,但民众的情感和期望却是相通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朋友治理才能的信任。

"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这里“智明”指的是朋友的聪明睿智,而“终戒察”则是在提醒朋友在执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警觉和审慎。后两句“政惠不须宽”强调了施政时要有恩惠于民,但也不应过度宽松。

"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这两句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他希望朋友能够学习历史上那些清廉公正的官员,即使在闲暇时刻,也要更加深入地观察和了解民情。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朋友未来仕途的殷切期望。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送瓯滨谒陵用三江韵时方南征

奉礼晨趋左掖朝,鸣銮回首属车遥。

神灵灞浐瞻如在,氛祲江淮坐已消。

迎燕暖风初应律,压尘轻雨不崇朝。

光明更有西陵月,偏照宗臣奠桂椒。

(0)

过崔茂仁都尉东斋适其子凤徵生日壁有仙人骑鹤图三江为题绝句予亦同作

平阳宅里看图画,想见王孙毓秀年。

应是玉真亲抱送,还骑一鹤上寥天。

(0)

松守喻侯讣至有感

万事无言已盖棺,蜀江回首是青山。

浮生毕竟谁寿夭,客路从知有往还。

千古桐乡终祀邑,他年汉史或须班。

令人转觉巢由贵,不与醯鸡杂瓮间。

(0)

和师邵春日登慈恩寺镜光阁及归途即事·其二

祗园开胜地,金刹俯层轩。

水月澄空相,伽陵象佛言。

慈云低树湿,瑞叶入窗翻。

若论三乘事,微吟已自繁。

(0)

乡里诸公寄生辰诗各次其韵奉谢·其七次韵诸邦鲁

吴田秋晚稻如京,似共痴儿更有情。

瓮里但知春酒满,人间不管世途荣。

书灯列屋看诸子,诗卷分题属友生。

得向眼前同一醉,也应无羡海波清。

(0)

乡里诸公寄生辰诗各次其韵奉谢·其二次韵约庵

上堂儿女笑扶将,犹忆斑衣介寿昌。

远道忽传来锦字,寒斋惊见起龙光。

山中草树便麋鹿,天上箫韶协凤凰。

愿把一杯歌引翼,白头相趁老柴桑。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