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谶诗》
《谶诗》全文
南北朝 / 释宝志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乐哉三十馀,悲哉五十里。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

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

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

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谶诗》,是南北朝时期高僧释宝志所作。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世事的变迁,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预言的意味。

首句“乐哉三十馀,悲哉五十里”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人生早期的快乐与中期的悲哀。三十多岁正值壮年,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却以“乐哉”开头,似乎预示着快乐并非长久。而“悲哉五十里”则暗示了人生中期的转折点,五十里可能象征着人生的一半,此时的悲哀可能是对过往岁月的反思或是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八十三岁,或许是对寿命的一种象征,预示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子地(可能指家庭或社会)将遭遇不祥之灾。这不仅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动荡和变化。

“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这两句则直接触及政治层面,批评了佞臣的欺诈和贼臣的暴行,导致君子(正直之人)的消失。这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沦丧和正义缺失的深切忧虑。

“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一句,以预言的形式警告世人,如果忽视了这些警示,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和灾难。这里的“龙时”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而“侯贼起”则预示着祸乱的开始。

最后,“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马中间可能象征着人群中的普通个体,身处其中的人们只能默默承受悲伤,而无法找到喜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悲哀。

综上所述,《谶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动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正义和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释宝志
朝代:南北朝

释宝志(418~514),俗姓朱,南朝梁代江苏句容县东阳镇(今属南京市栖霞区)人。7岁随法俭和尚出家,到南京道林寺虔诚禅业,苦守古佛青灯50多年,为释门名僧。时值齐武帝施行暴政,众生苦痛,宝志为匡正时弊,巧施智谋,运用世间因果哲理,使齐武帝尤敬典礼,“永废锥刀”酷刑。据《释教会考》载:宝志心志通达,以佛教宗旨,诱导梁武帝净心修习,皈依佛门,向善归仁,普渡众生,百姓平安。被尊为“帝师”。大诗人李白尊宝志为“独行绝侣”。梁天监元年(502年)宝志年近花甲,到宝华山结庵,集僧讲经传教。
猜你喜欢

秋日观莲和陈大云韵·其一

轩外濂溪朵,霜前靖节根。

凭阑看紫萼,奇馥隔池闻。

(0)

春日旅邸

野鸭随家鸭,南枝似北枝。

溪山为客伴,触景便成诗。

(0)

次李铁谷召会韵·其二

山简寻诗出汉源,习家池馆李家园。

清音四起丹林动,白鸟群飞绿浪翻。

(0)

春日同兵宪何小洛游圭峰

双鞋踏落万重云,未到山颠觉爽神。

俯视鸿蒙真出世,遍游岩谷尽生春。

旧山门掩新行殿,白鹤花垂紫领巾。

今古只凭诗酒乐,舞雩何处断清尘。

(0)

滨行和韵奉答藩臬诸僚友·其一

沙头酒尽我当还,又载茶炉送几湾。

剑气旧曾看北斗,樗材何敢忘青山。

生来本带渔樵相,老至才分梦觉关。

青眼故人天上客,依依犹共惜黎斑。

(0)

舟次芙蓉驿与唐太守刘别驾会晤草草而别

朱幡出郭正堂堂,别驾同驱两署郎。

韶石共期还古奏,芙蓉人比濯秋江。

匆匆话别三寮旧,落落难誇两鬓苍。

西蜀北平并五岭,十年书札海天长。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