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湘话浙倍绸缪,天路风高借莫留。
不俟驾行何惮暑,适逢圭觐恰当秋。
登仙堪羡星辰履,归老终寻雪夜舟。
公到甘泉陈大计,毋忘膏雨泽南州。
来湘话浙倍绸缪,天路风高借莫留。
不俟驾行何惮暑,适逢圭觐恰当秋。
登仙堪羡星辰履,归老终寻雪夜舟。
公到甘泉陈大计,毋忘膏雨泽南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首句“来湘话浙倍绸缪”,通过对两地山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牵挂和思念之情。"天路风高借莫留"则是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不禁感慨万千,似乎在呼唤着时间不要匆忙流逝。
接着,“不俟驾行何惮暑”表现了诗人急于回归之心,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愿等待。"适逢圭觐恰当秋"则是说正值秋日,天气宜人,是个出游的好时节。
中间两句,“登仙堪羡星辰履”、“归老终寻雪夜舟”,诗人似乎在幻想着自己能够登上仙境,与星辰为伍,又或者是到了晚年,还能在雪夜之中泛舟,享受那份宁静与孤独。
最后两句,“公到甘泉陈大计”、“毋忘膏雨泽南州”,诗人提及“甘泉”和“膏雨泽南州”,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或是对历史事件的回忆。"毋忘"一词,更显露出诗人对于过往记忆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篇集思念、幻想与期待于一体的佳作。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
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
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
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
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
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
共言神僧昔住此,至今光景如天台。
搘筇负笠出复没,喜动妇人惊提孩。
高人何至作狡狯,无乃翫世聊相诙。
不然学道穷实际,讵舍正大崇奇儒林丈人学擅世,余事尚压蔡与崔。
名山未死可再到,此士一失难重陪。
赞府摘山事如织,摆拨领客何奇哉!
境幽神怆不可住,归倩玉手传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