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崔公孺国博》
《留崔公孺国博》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虚亭还喜叩禅诠,顿觉襟怀鄙吝捐。

陶暑屡开河朔饮,聚星看别颍川贤。

我縻东府成衰叟,君向西湖即洞天。

且缓归期时一笑,及瓜趋阙动三年。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留崔公孺国博》。韩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崔公孺的相聚之乐,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虚亭还喜叩禅诠,顿觉襟怀鄙吝捐”,诗人置身于清幽的亭中,内心因与友人的会面而喜悦,仿佛在禅学的启迪下,摒弃了世俗的偏见和狭隘,心境变得开阔平和。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精神境界提升的向往。

颔联“陶暑屡开河朔饮,聚星看别颍川贤”,描述了与友人欢聚畅饮的情景,如同古代文人雅集,气氛热烈而高雅。同时,诗人将友人比作“颍川贤”,赞美其才德兼备,进一步深化了对友情的颂扬。

颈联“我縻东府成衰叟,君向西湖即洞天”,诗人自谦为“衰叟”,表示自己已年老,而友人则前往西湖,那里被视为仙境般的所在。这一对比,既体现了对友人新旅程的祝福,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尾联“且缓归期时一笑,及瓜趋阙动三年”,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的时间能更长一些,共享欢笑,直到下一个瓜熟之时(即一年后),友人才能再次回到朝廷。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十咏图·其九送丁逊秀才赴举

鹏去天池凤翼随,风云高处约先飞。

青袍赐宴出关近,带取琼林春色归。

(0)

古乐府.度关山

度关山,循九州,省耕宽徭询明幽。

人为贵兮,哀我人斯敢予休。

(0)

鍊丹岩留题

鹤来松有客,苔去石无衣。

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

(0)

塞翁吟.友云

交到无心处,出岫细话幽期。看流水、意俱迟。

且淡薄相依。凌霄未肯从龙去,物外共鹤忘机。

迷古洞,掩晴晖。翠影湿行衣。飞飞。

垂天翼,飘然万里,愁日暮、佳人未归。

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都付陶诗。

休题五朵,莫梦阳台,不赠相思。

(0)

桂枝香

琴书半室。向桂边偶然,一见秋色。

老树香迟,清露缀花疑滴。

山翁翻笑如泥醉,笑生平、无此狂逸。

晋人游处,幽情付与,酒尊吟笔。任萧散、披襟岸帻。

叹千古犹今,休问何夕。发短霜浓,却恐浩歌消得。

明年野客重来此,探枝头、几分消息。

望西楼远,西湖更远,也寻梅驿。

(0)

悼蜀四十韵并序

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

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

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

烛影逐星沉,歌声和月落。

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

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

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怍。

禾稼暮云连,纨绣淑气错。

熙熙三十年,光景倏如昨。

天道本害盈,侈极祸必作。

当时布政者,罔思救民瘼。

不能宣淳化,移风复俭约。

情性非方直,多为声色着。

从欲窃虚誉,随性纵贪攫。

蚕食生灵肌,作威恣暴虐。

佞罔天子听,所利唯剥削。

一方忿恨兴,千里攘臂跃。

火气烘寒空,雪彩挥莲锷。

无人能却敌,何暇施击柝。

害物黩货辈,皆为白刃烁。

瓦砾积台榭,荆棘迷城郭。

里第锁苔芜,庭轩喧燕雀。

斗粟金帛市,束刍罗绮博。

悲夫骄奢民,不能饱葵藿。

朝廷命元戎,帅师荡凶恶。

虎旅一以至,枭巢一何弱。

燎毛焰晶荧,破竹锋熠爚。

兵骄不可戢,杀人如戏谑。

悼耄皆丽诛,玉石何所度。

未能剪强暴,争先谋剽掠。

良民生计空,赊死心陨穫。

四野构豺狼,五亩孰耕凿。

黔首不安堵,炎如居鼎镬。

出师不以律,馀孽何由却。

鄙夫炽蜂虿,寡术能笼络。

边陲未肃清,胡颜食天爵。

世方尚奔竞,谁复振蹇谔。

黄屋远万里,九重高寥廓。

时称多英雄,才岂无卫霍?

近闻命良臣,拭目观奇略。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