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翁眼暗鲁翁聋,聚散匆匆老病踪。
近已有人传我死,何期此地与君逢。
两穷未必时流识,一笑犹为造物容。
自觉平生豪故在,能挥万字饮千钟。
虚翁眼暗鲁翁聋,聚散匆匆老病踪。
近已有人传我死,何期此地与君逢。
两穷未必时流识,一笑犹为造物容。
自觉平生豪故在,能挥万字饮千钟。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别后寄赵宾旸并杨华父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老病和传闻死亡消息时的豁达态度。
“虚翁眼暗鲁翁聋,聚散匆匆老病踪。”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朋友之间耳聋、目盲以及共同经历的疾病与衰老,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聚散感慨。
“近已有人传我死,何期此地与君逢。” 这两句则表露了诗人对死亡的淡然,他甚至能笑谈自己被误传为已去世的情形,并且在这意外之中得以重逢故友,显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两穷未必时流识,一笑犹为造物容。” 这里,“两穷”指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而“一笑”则表明诗人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幽默和宽容之心,体现了他内在的豁达和高远。
最后两句“自觉平生豪故在,能挥万字饮千钟。” 表示诗人的豪放性格并未因年老而改变,他依旧能够挥洒万千文字,如同畅饮千杯酒一般,这不仅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也彰显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享受。
总体来说,方回在这首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与豁达的态度,描绘了一幅人生聚散、疾病老化以及面对死亡的哲学画卷。
华堂素壁翻云涛,阴阳离合光欲摇。
美人涓涓踏秋水,轻裾缟袂随风飘。
谁将当日洛神赋,移上八尺冰丝绡。
铅华剥落蚀光彩,独有神气无由凋。
修眉联娟静不妖,明珠缀体云髻高。
侍儿结束红抹额,右荫桂旗左采旄。
仙姿落落屏凡想,漫疑解偑潜相邀。
忆昔陈思感所遭,骨肉猜忌情郁陶。
美人香草托深眷,遣辞命意同《离骚》。
画时深识赋中理,笔墨能与精灵交。
凌波微步杳何处,纵有丰隆不可招。
长日焚香荐桂椒,仿佛税驾来蘅皋。
昨宵凉雨。舞馋蛟乱叶,激成凄楚。
何况是、衰柳旗亭,绾皂帽青衫,一鞭回去。
未酣邯郸,且莫付、龟兹小部。
向濠梁、暂赋依刘,曾记征衣着处。狗屠共谁问否。
惜李郎才调,神伤卫虎。
到官阁、醉染隃麋,谩劈阮吹箫,辟寒避暑。
閒话莼鲈,又牵惹、离愁如絮。
待看花、宴吃红绫,去天尺五。
启离筵,与秋同饯,西园冠盖如绮。
岿然又见灵光叟,纱帽隐囊来止。歌自倚。
祇一种深情,深比鸳湖水。风流老辈。
看白发传杯,红腔选韵,不饮也须醉。
书生习,自揣难谐时世。一言公最知己。
生平俯仰期无忝,虚誉那争循吏。今去矣。
愁满目哀鸿,未了临歧事。苍生有泪。
望休沐馀閒,仙因佛果,分惠及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