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欲暮碧桃开,烟露相和染玉腮。
仙苑何人移得种,风光疑自茂陵来。
春光欲暮碧桃开,烟露相和染玉腮。
仙苑何人移得种,风光疑自茂陵来。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碧桃盛开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光、碧桃、烟露等自然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春光欲暮碧桃开”,开篇即点明时令与景物,暮春之景,碧桃绽放,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但大自然的生命力依然旺盛。这里的“欲暮”二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也赋予了画面一种淡淡的哀愁,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烟露相和染玉腮”,进一步描绘了碧桃在烟雾与露水的映衬下,仿佛被染上了玉石般的光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碧桃的美丽与娇嫩。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染”字不仅写出了烟露与碧桃相互交融的情景,也赋予了碧桃以生命,使其更加生动可感。
“仙苑何人移得种,风光疑自茂陵来。”最后两句则通过设问与想象,将碧桃的美与仙苑、茂陵(汉武帝陵寝)联系起来,暗示了碧桃的非凡之处。这里不仅赞美了碧桃的美丽,还借由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韵味,使得整首诗意境更为深远,引人遐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暮春碧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咏物诗中的佳作。
少小尚奇伟,长年病莫兴。
折腰仕五斗,讵敢论好憎。
居然畏罪罟,局如履春冰。
每怀鹰隼翮,韝上看锋棱。
追随缙绅后,糠覈杂肴烝。
泮宫天下士,藉甚得儒称。
巍巍众峰上,跛足岂易凌。
朝廷重荐延,拔茅馀空胜。
公孙富经术,非子谁能胜。
坐见万顷波。
罂缶汲逾澄。
沛然下膏泽,蓊若翰云升。
勿云留滞,青史他年登。
洺之水兮,其流舒舒。
公之来兮,朱服熊车。
士元展骥,仲举题舆。
公之来兮,民斯乐胥。
洺之水兮,其流洋洋。
公之化兮,春雨秋阳。
袴襦颂洽,禾黍岁穰。
公之化兮,民斯悦康。
洺之水兮,其流弥弥。
公这去兮,旌旂旖旎。
父老攀辕,缙绅方轨。
公之去兮,瞻望徙倚。
洺之水兮,其流泄泄。
公之德兮,此邦所愒。
吏遵其画,人怀其惠。
公之德兮,久而弗替。
洺之水兮,其流活活。
公这名兮,兹其弥达。
翔于朝宁,骞于省闼。
公之名兮,莫我敢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