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喧鸟雀,幽径入蓬蒿。
于此兴不浅,行吟殊未劳。
市朝移俗态,麋鹿共吾曹。
稍稍钟声暝,林梢白月高。
夕阳喧鸟雀,幽径入蓬蒿。
于此兴不浅,行吟殊未劳。
市朝移俗态,麋鹿共吾曹。
稍稍钟声暝,林梢白月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诗人漫步于幽静小径的景象。夕阳西下,鸟雀喧闹,诗人沿着这条通往蓬蒿丛生的小路行走,内心充满兴致,边走边吟唱,似乎并未感到疲惫。市井的繁华与世俗的变迁仿佛与他无关,他与麋鹿一同享受着这份宁静。随着天色渐暗,远处传来钟声,林梢之上挂着一轮明亮的皓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夕阳、鸟雀、蓬蒿、麋鹿、钟声、白月,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世界,让人仿佛能听到风的声音,看到月的光辉,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诗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眼前景致的欣赏,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独到的理解。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兴与废,两虚名。
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
风云寤寐,鞍马生平。钟鼎上,几书生。
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唯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紫微客写青苔壁,不与寻常姓字同。
多谢溪烟知我意,预先替作碧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