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起蘋末,送子过枫桥。
落日闻征雁,空江生暮潮。
星沈吴渚阔,云入楚山遥。
归去秋堪把,芙蓉叶未凋。
凉风起蘋末,送子过枫桥。
落日闻征雁,空江生暮潮。
星沈吴渚阔,云入楚山遥。
归去秋堪把,芙蓉叶未凋。
这首明代诗人刘西村的《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分题枫桥》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首句“凉风起蘋末”以微风轻拂水面上的浮萍起兴,渲染出一种清爽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送子过枫桥"点明了送别的情境,枫桥作为地点,暗示了离别时的诗意与寂寥。
"落日闻征雁"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归雁南飞的声音,增添了离别的凄凉和对远方的思念。"空江生暮潮"则通过空旷的江面和涌动的晚潮,展现了江面的辽阔与寂静,烘托出离别后的孤独感。
"星沈吴渚阔,云入楚山遥"两句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送行者目送友人远去,直到星星消失在吴地的宽阔江面,云彩飘入遥远的楚山,表达了对友人行程的牵挂和对距离的感叹。
最后,"归去秋堪把,芙蓉叶未凋"以秋天的美好景色收尾,寓意即使季节更迭,但芙蓉花依然盛开,象征着友情长存,希望友人归去后能享受美好的秋景,心情如芙蓉花般坚韧不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春来几日,怎东风已换,馀寒犹峭。
转眼烧灯时节过,碧尽天涯芳草。
两岸浓烟,半篙新涨,日向溪山绕。
暖黄吹绽,数枝杨柳丝袅。遥听何处渔歌。
几声柔橹,日暮孤村渺。
对景消愁愁欲破,怎奈更增怀抱。
懒牵鱼笺,聊欹凤枕,闷倚蓬窗悄。
侍儿遥指,梅花今又开了。
三湘风景,看桃符乍换,鼓箫声绕。
爆竹频催莲漏短,堪惜韶华迅速。
欢向春回,愁随腊去,数语遥相祝。
心香一炷,孤舟犹守银烛。遥念娇小依亲。
高堂膝下,笑饮樽浮绿。
镜里宜春钗绾髻,彩胜红绒斜束。
今日天涯,当年闺内,心似弹棋局。
旅怀转切,金钱频向神卜。
鸾回凤翥,似连城返赵,珠还合浦。
二百年来无恙在,旧事前朝细数。
玉斧谁磨,金瓯易缺,此物犹如故。
沉沙戟在,鬼神应为呵护。
当日被黜归山,壮怀激烈,起逐鸣鸡舞。
耿耿孤忠悬日月,百战雄心最苦。
燕子窝边,凤凰山上,勋业嗟迟暮。
专祠清惠,至今犹仰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