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得入新年,合家蒙喜庆。
人人皆发愿,远离时气病。
岁日食他肉,肉是他家命。
今朝入新年,昨暮煞他命。
论时大罪过,食肉身招病。
一则自短命,二则还他命。
负债早还却,门前无喧竞。
怨怨来相雠,何时解适竟。
今得入新年,合家蒙喜庆。
人人皆发愿,远离时气病。
岁日食他肉,肉是他家命。
今朝入新年,昨暮煞他命。
论时大罪过,食肉身招病。
一则自短命,二则还他命。
负债早还却,门前无喧竞。
怨怨来相雠,何时解适竟。
这首诗《回波乐(其八十五)》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吃肉行为的道德批判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今得入新年,合家蒙喜庆”开篇,描绘了新年的欢乐气氛,接着转折到“人人皆发愿,远离时气病”,表达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远离疾病,健康平安的愿望。然而,紧接着的“岁日食他肉,肉是他家命”揭示了吃肉行为背后的残酷现实——人类以其他生命的牺牲为代价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今朝入新年,昨暮煞他命”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即时性,即在庆祝新年之际,前一夜的生命已经被剥夺。诗人通过“论时大罪过,食肉身招病”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还会带来身体上的疾病,暗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一则自短命,二则还他命”则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吃肉的危害:一方面,它缩短了自己的寿命;另一方面,它间接地夺走了其他生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负债早还却,门前无喧竞。怨怨来相雠,何时解适竟”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谴责,认为应该尽早偿还生命债,避免无休止的怨恨与报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深刻反映了对生命尊严、道德伦理以及因果报应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