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歙石锋芒出,不但挫墨亦挫笔。
老懒作事苦不多,一笔才供两三日。
近知沈子艺希有,洗择圆齐易入手。
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
礼乐三千成昨梦,秃笔何止十八瓮。
长枪大剑正当时,毛锥子者直安用。
金渊万家籍百儒,学书用笔人岂无。
管城欲重连城价,请携椽笔游江湖。
吾家歙石锋芒出,不但挫墨亦挫笔。
老懒作事苦不多,一笔才供两三日。
近知沈子艺希有,洗择圆齐易入手。
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
礼乐三千成昨梦,秃笔何止十八瓮。
长枪大剑正当时,毛锥子者直安用。
金渊万家籍百儒,学书用笔人岂无。
管城欲重连城价,请携椽笔游江湖。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仇远的作品,题为《赠笔工沈秀荣》。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书法和笔墨艺术极高重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动荡、学术不振的忧虑。
首句“吾家歙石锋芒出,不但挫墨亦挫笔”描绘了诗人家中的歙石质地坚硬,能够不仅挫磨墨汁,还能锐利到足以损伤笔尖的地步,这既展示了诗人对书法用具的挑剔,也反映出他对艺术极致追求的一面。
“老懒作事苦不多,一笔才供两三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的态度,虽然做事情不多,但每一笔都要精心打磨,每一次下笔都能持续使用数日,这种执着和专注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品格。
“近知沈子艺希有,洗择圆齐易入手”中的“沈子”指的是受赠之人沈秀荣,是一位精通笔墨制作的工匠。诗人赞扬其制作的笔墨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使用起来顺手,这里的“洗择圆齐”形容了笔墨的质量和外观。
“不论兔颖与羊毛,染墨试之能耐久”则是说无论是兔毫(硬毫)还是羊毫(软毫),只要经过沈子精心制作,都能够承受墨水的浸染而长久使用,不会轻易损坏。
“礼乐三千成昨梦,秃笔何止十八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失落感。礼乐是指古代的文化艺术,这里说它们已经成为过去的梦境。而“秃笔”则形容诗人的笔已经磨损,十八瓮可能是比喻,用来强调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执着投入。
“长枪大剑正当时,毛锥子者直安用”这两句则是说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虽然兵戎相见,但对于书写和笔墨的追求依然重要。这里的“长枪大剑”象征着战乱,而“毛锥子”可能指的是笔尖,这里的意思是在这样的时世,也需要安心使用这些书写工具。
“金渊万家籍百儒,学书用笔人岂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学术衰微的忧虑。金渊是指藏书之所,而“万家籍百儒”则说明过去的文化遗产和知识分子都已不复存在,这里的“学书用笔”强调了即使在这样的时代,仍然有人在坚持学习和使用这些传统艺术。
最后,“管城欲重连城价,请携椽笔游江湖”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渴望,他希望能够重拾古代文化的辉煌,并邀请沈秀荣携带精心制作的笔墨,一起在学术界巡游,寻找那些仍然重视传统文化的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保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