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
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
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
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
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
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
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
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
这首诗描绘了大庾岭险峻峭壁的历史痕迹和交通意义。首联"峭壁何年凿,炎洲此路开",通过询问峭壁的开辟年代,展现出古人不畏艰难开凿出的道路,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毅力。颔联"门容一骑入,人度万山来",形象地描述了山路虽窄但足以通行,行人历经万山艰辛到达此处的情景。
颈联"南北各回首,干戈更筑台",暗示了历史上的战争与变迁,大庾岭曾见证过南北分界和军事活动,如今的关隘或许已非昔日模样,而是建有纪念性的建筑。尾联"蓬蒿行处满,漫说岭头梅",以茂盛的蓬蒿和岭头的梅花作结,寓意即使在荒凉中,仍有坚韧的生命力,同时也暗含着对和平与美好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大庾岭为背景,寓言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