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其十二》
《咏怀·其十二》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云娥酷似董妖娆,每到春来恨未消。

谁道蓬山天样远,画阑咫尺是红桥。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蕴含着对距离与近在咫尺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首句“云娥酷似董妖娆”,运用比喻手法,将云中的仙女比作董妖娆,一个传说中极富魅力的女子,以此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倾慕之情。这里的“云娥”象征着高不可及的美好,而“董妖娆”则代表了这种美好的具体形态,两者结合,既展现了美好事物的绝世风姿,也暗示了诗人对其难以触及的遗憾。

次句“每到春来恨未消”,点明了这种情感的持续性。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也是自然界中美好事物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季节。然而,尽管春光无限好,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渴望却并未因此而消减,反而更加深刻。这句诗通过时间的推移,强调了诗人情感的持久性和强烈性。

接下来的“谁道蓬山天样远”,借用蓬莱仙岛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美好事物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蓬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遥远而神秘,常被用来象征理想世界或难以实现的梦想。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看似是在质疑他人对距离的判断,实则是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感慨。

最后一句“画阑咫尺是红桥”,则在对比中揭示了距离的相对性。红桥作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虽近在咫尺,却仿佛遥不可及。这一句不仅巧妙地回应了前文关于距离的讨论,还暗含了诗人对于追求与实现之间微妙平衡的思考。通过“咫尺”与“红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即使在看似触手可及之处,也可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或距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距离的探讨以及追求与实现之间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对美的赞颂,更是一次对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梅花百咏·其九全开梅

玉脸盈盈总是春,都将笑色媚东君。

道人放鹤归来晚,月下看花似白云。

(0)

题龛岩十咏·其九瀑布泉

飞泉瀑布自高岩,玉撒珠跳绿绮弹。

净洗令公朝市耳,银河长泻九天寒。

(0)

赠陕西李廉使古意二首·其一

威凤览德辉,来自丹穴山。

孤鹤慕文采,飞从浙江干。

凤饮必醴泉,啄食惟琅玕。

箫韶奏虞庭,凤仪五云间。

朝阳忽西驰,梧竹随凋残。

孤鹤黯秋影,雁鹜相与还。

长鸣九皋恨,月落天风寒。

(0)

阮受益所藏古砚篆文有羽阳千岁盖秦穆公宫瓦也

洛波沈鼎周姬衰,秦嬴义勇歌无衣。

戎车虎帅雄西邮,羽阳宫殿云崔嵬。

孟明骨化蹇叔死,三良殉穆秦民悲。

西风一夜飘宫瓦,鸳鸯飞坠秦台下。

千年鸟迹今愈分,故园遗踪恨难写。

何人磨作古陶泓,遂使名声齐玉斝。

君不见悬黎结绿人不识,刖足君门卞和泣。

古来义士苦不遭,埋骨泥沙同瓦砾。

(0)

送李廉使之荆南二首·其一

火落金天爽气浮,澄江练净引仙舟。

霜威此去清三楚,霖雨行看遍九州。

银汉星槎当好夜,渚宫烟树正高秋。

熙朝国任须元老,未许周南此滞留。

(0)

托意

旧时灯火不知年,托意篇章末世传。

胸次只今无此事,听风听雨过残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