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xīngānsēngxiānshìshīláiǒu
sòng / céngbǎi

lǐngshíshuǐfēnnánshānjìntóu

chánshēngtōnghǎiyuǎnyǐngchātiān

xiāngjiēbǎofāngjièxīngliántóngzhùzhōu

sūnfándàoshì宿yuán

翻译
山岭间岩石分隔水流,湖南山脉延伸至尽头。
市井之声遥传大海之边,塔影在天空中漂浮摇曳。
香气连接着宝坊区域,星辰相连的铜柱州映入眼帘。
祖孙几代曾来此地,这或许也是宿命的缘分吧。
注释
岭石:山岭间的岩石。
水分:分隔水流。
脊:山脊。
湖南:湖南地区。
山尽头:山脉的尽头。
廛声:市井的声音。
通海远:传向远方的大海。
塔影:塔的倒影。
插天浮:插入天空中浮动。
香接:香气连接。
宝坊界:宝坊区域。
星联:星辰相连。
铜柱州:以铜柱命名的州。
祖孙:祖辈和子孙。
凡几到:几代人来访。
亦是:也同样是。
宿缘:前世的缘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佛教寺庙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山水和建筑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岭石与奔腾的水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天然的脊梁,而湖南的山峰则在视线的尽头渐行消失。廛声,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钟声,它穿越远方的海洋,传递着超脱尘世的信息。塔影则如同插入云端,给人以出尘脱俗之感。

香气与宝坊的界限相连,星辰似乎也与铜柱上的州域相联结,这些意象都在强调寺庙所处的神圣位置和它与宇宙之间的联系。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和宿命因果的一种感慨,似乎是在探讨生命的连续性和个体间的宿世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宇宙、时间和宿缘的思考,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肉身世界的超越,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我实现。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四威仪·其二

住,和声塞断来时路。斗柄垂,风云常满肚。

(0)

颂古十五首·其十四

山花如锦水如蓝,亲见文殊接话谈。

十字街头轻一拶,前三三对后三三。

(0)

题黄龙中途眠松

当途偃蹇卧霜枝,彷佛黄龙出洞时。

不是渠侬誇劲节,看他来者放头低。

(0)

偈颂八十七首·其七十六

老来无日不思闲,深隐西湖第一山。

无奈退庵贤制置,远移公帖入松关。

(0)

颂古四十八首·其十一

眼流星,机掣电。杀人刀,活人剑。

(0)

颂古四十八首·其四十四

诸方深与浅,都在掌握中。

撑天并拄地,随处振宗风。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