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僻迂游屐,轻烟晓望迷。
随香来法界,引翠入招提。
古壁残碑在,飞檐偃柏齐。
犹怜竹院影,寂寞近濂溪。
路僻迂游屐,轻烟晓望迷。
随香来法界,引翠入招提。
古壁残碑在,飞檐偃柏齐。
犹怜竹院影,寂寞近濂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鹤林寺时所见的幽静与庄严之景。首句“路僻迂游屐”,点明了寺庙所在之地偏僻,行旅不易,却也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古朴的气息。接着,“轻烟晓望迷”一句,以轻烟缭绕、晨光朦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随香来法界,引翠入招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环境,香烟袅袅,翠色欲滴,仿佛自然界的灵性与寺庙的神圣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其中,“法界”和“招提”分别指佛教中的概念,前者泛指佛法所及之处,后者特指僧人居住的寺院,此处用以强调寺庙的宗教意义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
“古壁残碑在,飞檐偃柏齐。”这两句则转向对寺庙建筑的描写,古旧的墙壁上残留着历史的痕迹,古老的碑文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飞檐与偃柏的和谐共存,既展现了建筑的雄伟壮观,又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犹怜竹院影,寂寞近濂溪。”诗人表达了对竹院中光影的怜爱之情,以及对濂溪(周敦颐)的追思。这里不仅赞美了竹院的清幽与宁静,也暗含了对濂溪先生哲学思想的敬仰,通过竹院的光影,寄托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鹤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情眷恋。
层城灵苑上林中,芳菲奇树几多丛。
华滋一一寒圭变,彩艳纷纷朔籁空。
年归淑气新,摇芸动琯尘。
共怜梅花早,迎阳巳逗春。
吐华四照林含英,九衢路玉缀明冰。
悬珠离,零雹布。漂雪影遥沉,随风香远度。
靡靡挂游丝,霏霏杂惊雾。
楼上争落粉,机中妒纨素。
二八三五年,兰心蕙质娴。
采芳惊稚节,抱恨惜馀寒。
相服华挂薄,文衣绣镼单。
顾影下瑶戺,纤手弄娇姿。
双开翠琅牗,四捲绛罗帷。
春风吹梅畏落尽,贱妾坐此敛蛾眉。
琴声吟弄梅花落,镜里容华恐失时。
风池冰未合,云林叶才彫。
小梅含紫萼,疏英缀青条。
飘香寒谷迥,静影月林遥。
绛雪明玄夜,丹霞凝素朝。
美人惜琼树,纤手抚金翘。
剪彩添花蕊,横枝当绮寮。
春杯酌鹦鹉,夕幌启鲛绡。
鲜妆呈粉艳,醉颊涌红潮。
百和炉烟歇,九枝灯焰消。
窗通罗浮梦,帘隔寿阳娆。
笛奏金将落,琴心弄未调。
芳华谁与问,秀色自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