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委红憔,底事今朝回首。肯思量、解条人否。
禅关寂寥,叹心经谁授。琵琶拍、又谁猜扣。
人世虚舟,好把死生参透。劝伊行、且消清昼。
想归西土,免牢笼厮守。料应傍、玉瓶杨柳。
绿委红憔,底事今朝回首。肯思量、解条人否。
禅关寂寥,叹心经谁授。琵琶拍、又谁猜扣。
人世虚舟,好把死生参透。劝伊行、且消清昼。
想归西土,免牢笼厮守。料应傍、玉瓶杨柳。
这首诗以“风中柳”为题,描绘了鹦鹉的离世给南宗女师带来的哀伤,以及诗人通过柳树的形象来安慰她。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
首句“绿委红憔,底事今朝回首”,以“绿委红憔”形容鹦鹉的美丽与哀愁,点明其离世的事件,引出下文的哀悼之情。“底事今朝回首”,则表达了对鹦鹉突然离世的不解与震惊。
接着,“肯思量、解条人否”,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对鹦鹉是否能理解人类情感的思考,暗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沟通的复杂性。
“禅关寂寥,叹心经谁授”,诗人借“禅关寂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感叹在鹦鹉离去后,心灵的指引与慰藉似乎也失去了方向。
“琵琶拍、又谁猜扣”,以琵琶的弹奏声喻指生命的节奏与旋律,同时也暗示了对鹦鹉离去后,生活中的某种缺失与空洞。
“人世虚舟,好把死生参透”,诗人在此处反思人生如浮舟,生死皆是自然规律,鼓励南宗女师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命与死亡。
“劝伊行、且消清昼”,诗人劝慰南宗女师,要珍惜当下,让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最后,“想归西土,免牢笼厮守。料应傍、玉瓶杨柳”,诗人想象鹦鹉可能已归于宁静之地,不再受世间束缚,同时以“玉瓶杨柳”象征永恒与美好,表达对鹦鹉的怀念与祝福。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象征,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与缅怀。
猎人大火布江矶,准备平章旦出闱。
麀鹿齐看赤手获,鸷鹰犹傍碧云飞。
呦呦尚想山居纵,麌麌宁忘野食肥?
天上神仙不得力,心安束缚从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