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惊风夜穿屋,扁舟正舣沙头宿。
灯寒屡剔短檠青,酒暖孤斟老盆绿。
更阑艇子催人起,泥汊而今趁朝市。
披衣踉蹡出马门,凌波逐浪来江豚。
鸣橹呕哑溅飞雨,静听依稀似人语。
月城百里指顾中,只好张帆使风去。
江上惊风夜穿屋,扁舟正舣沙头宿。
灯寒屡剔短檠青,酒暖孤斟老盆绿。
更阑艇子催人起,泥汊而今趁朝市。
披衣踉蹡出马门,凌波逐浪来江豚。
鸣橹呕哑溅飞雨,静听依稀似人语。
月城百里指顾中,只好张帆使风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画面,充满了动人心扉的情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象与感受的交织,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心境。
"江上惊风夜穿屋"一句,以惊人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狂风,它如同无形的手,在黑暗中穿过房屋,给人以强烈的动感。紧接着的"扁舟正舣沙头宿"则描绘出诗人在这样的风中依然选择了停泊于沙洲之上过夜的情景,表现出了诗人的勇敢和对自然的无畏。
"灯寒屡剔短檠青,酒暖孤斟老盆绿"两句,是对室内情境的描写。灯光在夜晚显得分外冷清,而诗人却以酒为伴,那杯中的酒液给了他一丝温暖。在这里,"屡剔"和"孤斟"两个词组,传达了一种寂寞和孤独的感觉。
"更阑艇子催人起,泥汊而今趁朝市"则转向了外界,诗人被晨曦唤醒,赶上了早市。这一段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连续性,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接下来的"披衣踉蹡出马门,凌波逐浪来江豚",则是一幅动态画面。诗人穿上衣服,踉蹡而行,走出了马门,乘风破浪,向着江豚前进。这一段表达了一种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精神。
"鸣橹呕哑溅飞雨,静听依稀似人语"中,诗人的耳边响起了船上桨声与雨声相互交织的声音,他静心倾听,竟然感觉那声音如同人间的对话。这一段极富表现力,体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他对声音美感的捕捉。
最后,"月城百里指顾中,只好张帆使风去"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在这夜晚,只愿意将船帆张开,让风带走一切。这一段既是对前文情景的总结,也是对诗人精神状态的一种抒写。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行舟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与自然的交融。这种在风雨中寻找自我、超越尘世的情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