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宋家昔日塞翁行,屯田校尉功不如。
西山瀛海接千里,长城又见开长渠。
要将一水限南北,笑杀当年刘六符。
天教陂泽养雁鹜,留与金人赋《子虚》。
我来乡国览风土,髣髴挝鼓笛呜呜。
胸中云梦忽已失,酒酣怀古皆平芜。
昔年阻水群盗居,塞翁子孙杀欲无。
至今遗老向人泣,前宋监边无远图。
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宋家昔日塞翁行,屯田校尉功不如。
西山瀛海接千里,长城又见开长渠。
要将一水限南北,笑杀当年刘六符。
天教陂泽养雁鹜,留与金人赋《子虚》。
我来乡国览风土,髣髴挝鼓笛呜呜。
胸中云梦忽已失,酒酣怀古皆平芜。
昔年阻水群盗居,塞翁子孙杀欲无。
至今遗老向人泣,前宋监边无远图。
这首元代诗人刘因的《塞翁行》,以塞翁这一形象贯穿始终,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诗中通过塞翁年轻时在田间劳作,年老后转而捕鱼的生活变化,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流转。塞翁这一角色,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命运的承受者。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宋家昔日塞翁行,屯田校尉功不如”两句,对比了塞翁与历史上屯田校尉的功绩,暗示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微妙关系。接着,“西山瀛海接千里,长城又见开长渠”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象与人工工程,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而“要将一水限南北,笑杀当年刘六符”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讽刺,暗含对权力与利益的批判。
后半部分,诗人借“天教陂泽养雁鹜,留与金人赋《子虚》”之句,展现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同时也预示了外敌入侵的可能。诗人亲自来到这片土地,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与风土的变迁,不禁感慨万千。面对“胸中云梦忽已失,酒酣怀古皆平芜”的情境,诗人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豪情壮志,只剩下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昔年阻水群盗居,塞翁子孙杀欲无。至今遗老向人泣,前宋监边无远图。”通过描述过去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困苦的场景,以及如今遗老的哀叹,揭示了历史的教训与警示。整首诗通过对塞翁这一角色的刻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韦公挟策漫荆榛,牧子亡羊也未真。
百叠乱山秋思杳,半岩脩竹岁寒亲。
不须招手游莲社,且可冥心舍筏津。
山芋畦蔬正味好,饷君姜醢助芳辛。
送客水东口,散襟城北头。
清风正骀荡,细雨忽飞浮。
荒传少来燕,平田多乳鸠。
何时理归棹,横笛下沧洲。
冻雨笼山秀木冰,斜阳侧镜远峰澄。
罢妆群玉褰云障,宝髻珠花几万层。
斯文久寥落,我欲问苍天。
苍天默无言,复欲问古先。
古先群圣人,去我三千年。
纷纷儒林士,章句以为贤。
问之性命理,醉梦俱茫然。
皓月隐重云,明珠媚深渊。
近得程夫子,一线通天泉。
荡涤净尘垢,逸驾真无前。
自从丧乱来,鼙鼓声阗阗。
日事干戈末,那寻孔孟传。
湘中彪夫子,有志穷益坚。
读书文字表,至善时一迁。
老去不自止,直欲求纯全。
问我曾点意,乘风舞雩颠。
行年付造化,笑问青铜钱。
默契天地心,谁能泥青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