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一》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人老簪花却自然,花红应不厌华颠。

人间无此风流样,何止源流二百年。

(0)
注释
人老:年纪大。
簪花:在头上插花。
却:反而。
自然:自然而然,不矫揉造作。
花红:花儿颜色鲜艳。
应:可能。
不厌:不嫌弃。
华颠:白头,指老年。
人间:世间。
无此:没有这样的。
风流样:潇洒、风雅的样子。
何止:岂止。
源流:历史渊源。
二百年:两百年。
翻译
人老了插花依然显得自然
花儿红艳,想必也不会嫌弃白发之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于生命流转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人老簪花却自然,花红应不厌华颠。"

这两句表达了即便是年迈之人,也能欣赏到茶花的自然美,茶花依旧保持着它的红色,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损其魅力。"华颠"一词在这里指的是年老时的容颜不再光鲜,但茶花却不同,它即使在冬季也能保持着独特的美丽。

"人间无此风流样,何止源流二百年。"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惊讶和赞叹。在诗人的眼中,这样的景致在人世间是极为罕见的,而三山翁所种植的茶花,其风味和韵味已经流传了二百年之久,显示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经典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一朵茶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再和匏翁韵

玉署东来第一厅,元宵灯火灿银屏。

青云幸接诸公武,白雪犹疑隔岁听。

江海几人思旧雨,烟霄此地拱繁星。

宁知起草明光夜,别有金莲彻晓停。

(0)

进士熊世芳太仆陆献臣先生令新建时所造士也奉使过家先生赋诗为其尊人寿要予同作

邂逅春风识凤雏,又随群彦送轺车。

人看白发迎门日,路是青云发轫初。

寿酒正宜桑落后,舞衣犹带御香馀。

只应喜杀洪都尹,亲见挥金为买书。

(0)

题颜山人画送刘可大先生归五羊

山人胸中山万重,傍吞云梦涵太空。

落笔天机横复纵,须臾万象分纤秾。

大山盘盘云与连,小山江面如浮烟。

江长山远望不极,彷佛孤帆疑上天。

高岩飞流散冰雪,转出深林凡几折。

上方台殿空烟霏,下界尘嚣此中绝。

林回路转地益清,垂杨一径通幽亭。

先生高坐客不去,终日扁舟相对树。

平桥浅水带远村,青林茅屋春氲氲。

儿孙生长不相识,鸡犬有时中夜闻。

山人昔年侍明光,填门造请皆侯王。

熊姿犀角日点缀,局束不奈冠与裳。

兹图旷逸知有以,无乃赐金归去放笔临潇湘。

风流太史同州彦,乞归几奏金銮殿。

离觞载举索我歌,不觉飞蝇污东绢。

山人山人今有无,江湖落日愁烟芜。

玉堂挥翰须健手,碧山长啸非良谟。

北来倘有阳关意,好写瀛洲春燕图。

(0)

送汪县丞还吴兴·其二

洞庭烟浪接吴兴,使者归舟画里行。

浮玉山前万松底,好诗多为别来生。

(0)

重过元抑

再谒还图笑口开,客襟长恋校书台。

每从王郑求新义,试把琼玫共品裁。

直恐星辰惊太史,岂容江海阻雄才。

悠悠尘迹期君定,泽国秋高更拟来。

(0)

题沈山人藏王舍人竹枝

舍人清真同右军,金銮退直谢鸡群。

千金不肯卖一叶,今日凤毛留赠君。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