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凭谁说。隔沧桑、何从物色,补锅披葛。
不道遗民今尚在,半世吞毡啮雪。
要力挽、千钧之发。
花泪鸟惊诗有史,卷丛残、十甲编年月。
悲惨甚,湘灵瑟。双台极目河山别。
痛招魂、狂歌击石,雪飞冰合。
金粟堆寒冬青死,更使行人销骨。
料蜀井、于今焰绝。
地老天荒无穷恨,绣苔生、屈煞床头铁。
风夜吼,烛花裂。
旧事凭谁说。隔沧桑、何从物色,补锅披葛。
不道遗民今尚在,半世吞毡啮雪。
要力挽、千钧之发。
花泪鸟惊诗有史,卷丛残、十甲编年月。
悲惨甚,湘灵瑟。双台极目河山别。
痛招魂、狂歌击石,雪飞冰合。
金粟堆寒冬青死,更使行人销骨。
料蜀井、于今焰绝。
地老天荒无穷恨,绣苔生、屈煞床头铁。
风夜吼,烛花裂。
这首《贺新郎·赠戴南枝处士用前韵》是清代诗人王策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悲欢离合。
“旧事凭谁说”,开篇即以问句引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暗示了故事的复杂与深沉。接下来,“隔沧桑、何从物色,补锅披葛”几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历史的变迁比作难以寻觅的往事,以及人们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苦难。
“不道遗民今尚在,半世吞毡啮雪”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遗民,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大半生,以吞食羊毛和雪来维持生命,表达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要力挽、千钧之发”一句,借用了古代成语,表达了主人公想要力挽狂澜、改变命运的决心与勇气,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力感。
“花泪鸟惊诗有史,卷丛残、十甲编年月”几句,将自然界的花鸟与历史相联系,通过“诗有史”的表述,强调了诗歌作为记录历史、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碎片化与时间的流逝。
“悲惨甚,湘灵瑟”一句,引用湘灵弹瑟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同情。
“双台极目河山别”则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景象,主人公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与感慨。
“痛招魂、狂歌击石,雪飞冰合”几句,通过“招魂”、“狂歌”、“击石”等动作,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金粟堆寒冬青死,更使行人销骨”两句,以金粟堆的寒冷与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消逝,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
“料蜀井、于今焰绝”一句,通过蜀井的火焰熄灭,象征着希望的破灭与梦想的幻灭。
“地老天荒无穷恨,绣苔生、屈煞床头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无尽遗憾与痛苦的感慨,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以绣苔生长、铁床弯曲的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顽强。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悲喜,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洞察。
君诗如周郎,年少新将兵。
阿瞒不及语,夜半火到明。
金屋小乔在,国色倾人城。
不见今十年,诗已如此成。
愈谈听愈好,俗间未能评。
石渠苦无诗,日者上意倾。
西南老臣去,不复闻姓名。
公今赋渝州,将与山月鸣。
亦须慰华发,过家濯尘缨。
我有一纸书,山林为子情。
黄金作人累,珍重烦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