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茫遥望绿如苔,三道江流到此开。
落日寒烟樵檐渡,收帆系桨客船回。
怀人几度看维缆,寄远未逢笑折梅。
满目风光迟晚照,乘闲临眺独徘徊。
渺茫遥望绿如苔,三道江流到此开。
落日寒烟樵檐渡,收帆系桨客船回。
怀人几度看维缆,寄远未逢笑折梅。
满目风光迟晚照,乘闲临眺独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景象。首句“渺茫遥望绿如苔”,以“渺茫”二字营造出一种开阔深远的视觉感受,接着以“绿如苔”形容江水,既展现了江水的清澈,又赋予了画面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接下来,“三道江流到此开”一句,通过“三道江流”的汇聚,展现出江面的壮阔与动态之美。
“落日寒烟樵檐渡,收帆系桨客船回”两句,将时间推进至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寒烟笼罩,渔夫渡过小桥,客船归航,画面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巧妙地捕捉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怀人几度看维缆,寄远未逢笑折梅”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在等待与思念中,诗人多次凝视着系船的缆绳,期待远方的消息,同时以“笑折梅”暗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感人。
最后,“满目风光迟晚照,乘闲临眺独徘徊”总结了整个场景,诗人独自站在江边,欣赏着夕阳下的美景,心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边黄昏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高梧叶尽鸟巢空,洛水潺湲夕照中。
寂寂天桥车马绝,寒鸦飞入上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