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丞相六歌·其二》
《和文丞相六歌·其二》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我忆二王血泪垂,一丝正统悬颠危。

士卒零落若霜叶,阵前将军今有谁。

以舟为国大洋里,万死一生终安归。

至痛无声叫不响,皇天皇天知不知。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风雨骤至昼冥迷。

(0)
鉴赏

这首诗《和文丞相六歌(其二)》由南宋末年、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与哀叹,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颂扬。

首句“我忆二王血泪垂”,开篇即点明了对两位君主的怀念,同时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与悲剧。接着,“一丝正统悬颠危”一句,表达了对国家正统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隐含着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士卒零落若霜叶”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士兵们如同被秋霜打过的落叶般凋零,形象地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阵前将军今有谁”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英勇的将领如今已无处寻觅,凸显了国家力量的衰弱。

“以舟为国大洋里,万死一生终安归”这两句,将国家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中的小舟,既表现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也暗示了寻求生存出路的艰难。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人们仍然怀揣希望,期待最终能够找到安全的归宿。

“至痛无声叫不响,皇天皇天知不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上天是否知晓人间疾苦表示疑问,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最后,“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风雨骤至昼冥迷”以强烈的感叹和凄凉的歌声收尾,不仅深化了对国家命运的哀悼之情,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与黑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赞美。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浣溪纱

万感峥嵘到眼前。思量终夜不成眠。

温柔乡是奈何天。

神女愿为三峡雨,鸱夷迟泛五湖船。

一腔心事负当筵。

(0)

西江月

披发酒边高叫,昂头天外閒游。奇情一纵意难留。

自笑吾狂依旧。眼底东南云气,掌中西北神州。

新亭泣涕请君收。消个夷吾终有。

(0)

西江月

西子扁舟范蠡,赤松两屐张良。神龙潜尾利于藏。

人世独来独往。蹈海仲连无取,踰垣干木难量。

羞他竖子说侯王。何似此公倜傥。

(0)

西江月

千古大江东去,辽天孤鹤归来。英雄竖子总蒿莱。

算有青山犹在。只合衔杯乐圣,不然绣佛长斋。

此心入世已成灰。那管桑田沧海。

(0)

西江月.放言

把笔写愁无限,及时行乐常稀。浮生只合醉如泥。

时事不消说起。海上仙山缥缈,眼中梦境离奇。

白衣苍狗总堪疑。何物能令公喜。

(0)

桂枝香.秋日潞河官舍即事

金风成阵。正蓼岸水香,芦渚烟净。

遥见重岚似染,澄波如镜。

新凉透向单纨早,问流光、木犀香近。

露浮莲薏,云沈菰米,一番深靓。畅好是、冰轮渐映。

恰宝相空明,纤尘都尽。篱角秋声,摵摵更添蛩韵。

年时记得携幽侣,擘涛笺墨华痕沁。

谁知此日,朱旗画戟,未输清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