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何妨早,神仙不驻颜。
无忧惟紫菊,有道是青山。
亲老难为客,家贫易掩关。
玉琴持贳酒,馀得半床閒。
白发何妨早,神仙不驻颜。
无忧惟紫菊,有道是青山。
亲老难为客,家贫易掩关。
玉琴持贳酒,馀得半床閒。
这首诗《白发》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亲情的珍视。
首联“白发何妨早,神仙不驻颜”以白发的出现作为人生老去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感慨。这里将“白发”与“神仙不驻颜”并提,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也暗含了对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幻的讽刺。
颔联“无忧惟紫菊,有道是青山”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紫菊代表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青山则象征着永恒与自然的力量。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颈联“亲老难为客,家贫易掩关”则转向了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家庭生活的描述。在“亲老”与“家贫”的背景下,“难为客”和“易掩关”分别体现了诗人既要照顾年迈的亲人,又要面对生活拮据的现实,这种矛盾的心情跃然纸上。
尾联“玉琴持贳酒,馀得半床閒”以“玉琴”和“贳酒”(赊酒)为意象,展现了诗人即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馀得半床閒”,进一步强调了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家庭责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智慧。
长安貂蝉贱如土,故家文献馀一缕。
平生粗疏不媚妩,直语岂知犯张禹。
腰间金印丈二组,我自弃置君自取。
儿时翰墨跨诸父,投老为郎方齿叙。
天关耽耽守九虎,一节临遣复不与。
介堂卜筑开宿莽,谁知公意颇有主。
眼明沙鸥喜欲舞,便请衣冠挂神武。
圣朝留戣非为愈,勿薄淮阳宜叱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