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为魂,地气是为魄。
斯人所濩持,仗此双丸力。
石亦有时剥,金亦有时消。
何况七尺身,百忧所感挠。
所贵学道人,神明长舂融。
诸艰不能折,垂老或愈充。
堂堂人中虎,梦周志未衰。
颠毛虽种种,犹思奋惊雷。
谁知骥且老,渐看鱼已赪。
乃缘小违沴,遂致大摧零。
北阙何迢迢,西风正发发。
登车三回首,屏营不可别。
永怀姑射神,尸居养天和。
尊生良有术,身孰与世多。
天气是为魂,地气是为魄。
斯人所濩持,仗此双丸力。
石亦有时剥,金亦有时消。
何况七尺身,百忧所感挠。
所贵学道人,神明长舂融。
诸艰不能折,垂老或愈充。
堂堂人中虎,梦周志未衰。
颠毛虽种种,犹思奋惊雷。
谁知骥且老,渐看鱼已赪。
乃缘小违沴,遂致大摧零。
北阙何迢迢,西风正发发。
登车三回首,屏营不可别。
永怀姑射神,尸居养天和。
尊生良有术,身孰与世多。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学道者的坚韧精神。诗人以“天气”和“地气”比喻人生环境的复杂多变,以“魂”和“魄”象征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力量。通过“石剥金消”的自然现象,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强调了学道之人凭借坚定的意志和超脱的精神,能够抵御外界的艰难困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融通。
诗中提到的“堂堂人中虎”,象征着具有雄心壮志和不屈不挠精神的人,即使年老体衰,仍渴望施展宏图,如同“梦周志未衰”。然而,现实中的“颠毛种种”和“渐看鱼已赪”,则反映了岁月无情,身体逐渐衰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溢于言表,“登车三回首,屏营不可别”,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不舍之情。最后,诗人以“姑射神”、“尸居养天和”等典故,寄托了对友人保持内心宁静、顺应自然之道的期望,并对其“尊生良有术”的智慧表示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晚年境遇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对学道者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价值和自然哲学的思考。
喜有连云树,仍多近水村。
偶来随杖屦,浑欲托丘樊。
山暝寒初落,滩低水自喧。
终然远城市,何用觅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