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本出公房裔,寄迹黄冠鬓己华。
欲访洞经参玉诀,不求句漏觅丹砂。
弟兄得道惟茅氏,父子登仙有许家。
老我平生远游履,尘缘未断独兴嗟。
唐君本出公房裔,寄迹黄冠鬓己华。
欲访洞经参玉诀,不求句漏觅丹砂。
弟兄得道惟茅氏,父子登仙有许家。
老我平生远游履,尘缘未断独兴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华赠送给友人唐本初前往茅山修道的诗。首句“唐君本出公房裔”表明唐本初出身名门,接着“寄迹黄冠鬓己华”描绘他选择出家为道士,尽管年纪已大。第三句“欲访洞经参玉诀”表达了他对道教经典和修炼秘籍的向往,而“不求句漏觅丹砂”则暗示他追求的是内在的修为而非外在的仙丹。
“弟兄得道惟茅氏,父子登仙有许家”两句,通过提及茅氏和许家的修行故事,赞美了茅山道家的传承与家族中修道者的成就。最后,“老我平生远游履,尘缘未断独兴嗟”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尘世仍有牵挂,对友人的修道之路既羡慕又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出世修行的祝福,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和复杂情感。
彼美人兮,不肯为、时人妆束。
空自爱、北窗睡美,东邻醅熟。
不道有人成离索,直教无计分膏馥。
望鹤飞、不到暮云高,阑干曲。
驹在谷,人金玉。
盘在陆,人宽轴。
笑吾今何苦,耐司空辱。
应为嗷嗷乌反哺,真成落落蛇安足。
到梓州、旧事上心来,呼杯醁。
梦中犹记,来时路、五马踟蹰攒立。
江北城南春澹沲,山锁一天晴日。
伊轧征车,徊徨去意,只有东风识。
如今远在,谁人伴我浮白。
天外一曲阳春,依然有脚,来到萱堂北。
不是奇情双照亮,肯寄鳞鸿相觅。
酒引曹醇,歌翻楚调,触拨归心急。
醉魂时绕,莺花世界风物。
风引舟来,恰趁得、东楼嘉集。
正满眼、轻红重碧,照筵浮席。
更是姓黄人作守,重新墨妙亭遗迹。
对暮天、疏雨话乡情,更筹急。
嗟世眼,迷朱碧。
矜气势,才呼吸。
彼蔡章安在,千年黄笔。
腐鼠那能鹓凤吓,怒蜩未信冥鹏翼。
与史君、酌酒酹兴亡,浇今昔。
月上南箕,还认得、去年星历。
知谁把、一天星象,荡摩朝昔。
若使平生浑自弃,如今老大何嗟及。
更年来、偏得钝工夫,蹉跎力。
溪瘴碍,蛮烟隔。
穹壤断,江山窄。
纵燕巾滥宝,楚山囚玉。
小小穷通都未问,忍闻同气相煎急。
诵虞郎、百字短长诗,忧何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