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簟银床梦不成,半因秋热半閒情。
披衣起看窗前月,又到西窗柳上明。
冰簟银床梦不成,半因秋热半閒情。
披衣起看窗前月,又到西窗柳上明。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张惠所作,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首句“冰簟银床梦不成”,以“冰簟”和“银床”两个意象,生动地勾勒出秋夜的凉爽与床榻的清冷,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状态。这里的“梦不成”不仅指物理上的睡眠障碍,也暗含着心灵深处的某种困扰或思绪纷扰,使得梦境难以成形。
次句“半因秋热半閒情”,进一步解释了主人公难以入睡的原因。一方面,秋天的炎热可能影响了睡眠;另一方面,“閒情”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回味与思考,使得他难以在这样的夜晚沉入梦乡。
后两句“披衣起看窗前月,又到西窗柳上明”,展现了诗人起身后的行动与所见之景。他披衣而起,走出房间,来到窗前,抬头望向夜空中的明月。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在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的敏感与关注。月光洒在窗外的柳树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宁静,仿佛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缩影,既美丽又略带几分孤独。
整体而言,《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静美画卷,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