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得得,后不得,一贯谁知两五百。
雨桧萧萧,风松瑟瑟。
隔山人听鹧鸪词,错认胡笳十八拍。
前得得,后不得,一贯谁知两五百。
雨桧萧萧,风松瑟瑟。
隔山人听鹧鸪词,错认胡笳十八拍。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玿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一幅深山古木间的景象。"前得得,后不得"暗示了行进中的困惑与迷失,而"一贯谁知两五百"则可能寓言人生的无常和难以把握。"雨桧萧萧,风松瑟瑟"通过摹写风雨中桧树和松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空寂而深远的氛围。
"隔山人听鹧鸪词"描绘了远处山上传来的鹧鸪鸣叫,仿佛是诗人在孤独中听到的自然之音,然而"错认胡笳十八拍"又将这鸟鸣误以为边塞的胡笳声,暗含了诗人对尘世纷扰或远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听觉体验为载体,表达了人生的迷惘、孤独以及对超脱的追求。
不见张公子,春游分寂寥。
独行愁楚泽,何处榜吴桡。
芳树皆宜笑,垂杨总细腰。
一樽成强醉,四望欲魂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