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帝开基日,摩腾入汉来。
仪天开别宇,凿沼起层台。
青雀翻妆镜,长鲸隐渡杯。
化城俄易怆,玄象迭相催。
猎骑呼鹰去,游人射雉回。
摩尼长不灭,累劫照沉灰。
赤帝开基日,摩腾入汉来。
仪天开别宇,凿沼起层台。
青雀翻妆镜,长鲸隐渡杯。
化城俄易怆,玄象迭相催。
猎骑呼鹰去,游人射雉回。
摩尼长不灭,累劫照沉灰。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大慈恩寺即海印寺中有镜光二阁今废为内教场》描绘了大慈恩寺中曾经的辉煌景象。首句“赤帝开基日”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可能与神话中的赤帝有关。摩腾入汉来,提及的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历史,可能是对寺中僧侣或佛法传播的象征。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仪天开别宇,凿沼起层台”,展现了寺庙宏大的建筑规模和精致的设计,如殿堂和池塘,以及高耸的楼阁。诗人运用“青雀翻妆镜”和“长鲸隐渡杯”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镜子般的水面和倒影,以及池塘的深邃。
“化城俄易怆,玄象迭相催”表达了时光流转带来的沧桑感,以及自然现象的更迭。随后,“猎骑呼鹰去,游人射雉回”则描绘了世俗生活的片段,与寺庙的宁静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摩尼长不灭,累劫照沉灰”寓意深远,摩尼珠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不朽,即使历经劫难也能照亮世人的心灵,如同沉灰中的光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慈恩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佛法恒久价值的赞美。
恁啼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
年年芳草横门路,换却王孙骢马。
春思乍,甚絮乱丝繁,又过寒食也。残阳欲下。
好飞盖西园,玉觞满引,秉烛共游夜。
琼楼迥,孤负缄词锦帕,铜仙铅泪休泻。
落红可及庭阴绿,付与流莺清话。
歌舞罢,便熨体春衫,今日从弃舍。雕鞍暂卸。
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犹恋旧亭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