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山中山绕亭,铜峰远列翠微屏。
一涧萦回漾清浅,数行嘉树当阶青。
秋清气朗桂花落,天香冉冉来虚阁。
倦游偏喜说投簪,林下不愁樽寂寞。
高阳兴尽凉景侵,临流谁复知琴心。
仰天看日下深壑,隔岭如同鸾凤吟。
阮家何必论南北,是处青山皆我屋。
徘徊愿假片石宿,伫看梅花发林麓。
石亭山中山绕亭,铜峰远列翠微屏。
一涧萦回漾清浅,数行嘉树当阶青。
秋清气朗桂花落,天香冉冉来虚阁。
倦游偏喜说投簪,林下不愁樽寂寞。
高阳兴尽凉景侵,临流谁复知琴心。
仰天看日下深壑,隔岭如同鸾凤吟。
阮家何必论南北,是处青山皆我屋。
徘徊愿假片石宿,伫看梅花发林麓。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石亭山中山绕亭,铜峰远列翠微屏”以石亭为中心,四周群山环绕,铜色的山峰在远处排列成翠绿的屏障,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接着,“一涧萦回漾清浅,数行嘉树当阶青”描绘了山间的一条清澈小溪蜿蜒流淌,几排茂盛的树木映衬着台阶,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秋清气朗桂花落,天香冉冉来虚阁”进一步渲染了季节之美,秋风送爽,桂花飘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仿佛整个空间都被香气所包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意境。
“倦游偏喜说投簪,林下不愁樽寂寞”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即使在林下独饮,也不感到孤独,反而从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高阳兴尽凉景侵,临流谁复知琴心”则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情趣的追求,即使在凉爽的夜晚,弹奏一曲琴声,也无人能懂其中的韵味,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仰天看日下深壑,隔岭如同鸾凤吟”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仰望天空,阳光洒落在深谷之中,仿佛听到鸾凤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阮家何必论南北,是处青山皆我屋”借用阮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青山相伴,便是自己的家园。
“徘徊愿假片石宿,伫看梅花发林麓”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在山中找到一块岩石作为栖息之所,静静地观赏梅花在林间绽放,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分明旧月,證曲廊小径,钗玉低压。
入袂香寒,折得繁枝,灯窗横影清绝。
相看相笑情何限,那信有、他年轻别。
占湖山、小住千春,相伴此生孤洁。
一去边关万里,飘零信老矣,前事休说。
岁岁年年,不见花枝,只见镵天冰雪。
凄凉梦也愁寻去,更休道、江南天阔。
纵人间、魂返无香,一缕旧痕难灭。
夜阑蛩自语,凄凉似我,低吟长啸。
被冷灯昏,欹枕梦回难晓。
堪羡狸奴稳睡,怪燕雀偏宜廊庙。风料峭。
寒衾坐拥,莞然微笑。
思量两度追游,胜曲浦黄芦,水边红蓼。
抱叶清蝉,饮露可能温饱。
轮相庄严不动,尚遥对深宫残照。情未了。
斜晖独怜秋草。
弄星星、一奁哀玉,未须雅管同调。
七音鳞次钢弦细,空处自含天巧。清了了。
看错落春葱,雪点飞鸿爪。夷歌曲肖。
动一颗樱桃,千丝琥珀,低按峡猿啸。何戡老。
曾拊开元一操。云和月中斜抱。
生儿近学鲜卑语,旧日龟兹人少。孤凤噪。
似细语娇狞,柳态蛮腰好。天风袅袅。
配画箧梨园,电灯如月,钟打壁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