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千年树,先来一片山。
老僧勤导引,颓磴苦跻攀。
萝薜牵秦月,箴铭勒汉环。
诸天皆寂灭,何处问无还。
后起千年树,先来一片山。
老僧勤导引,颓磴苦跻攀。
萝薜牵秦月,箴铭勒汉环。
诸天皆寂灭,何处问无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庙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庙宇周围自然环境的壮丽与神秘,以及庙宇本身的庄严与历史感。
首句“后起千年树”,以“后起”二字巧妙地将时间概念引入,暗示这棵树并非新生,而是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洗礼,见证了庙宇的兴衰更迭。树与庙宇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先来一片山”则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山的古老与庙宇的地理位置,仿佛这座山是庙宇的守护者,为它提供了坚实的背景。山与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老僧勤导引,颓磴苦跻攀”两句,将目光转向庙宇内部,通过描绘老僧在破旧石阶上的艰难攀登,不仅表现了僧人的虔诚与毅力,也暗示了庙宇的历史悠久和历经沧桑。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对人文精神的探讨。
“萝薜牵秦月,箴铭勒汉环”进一步深化了庙宇的历史感。藤蔓与月光交织的画面,既浪漫又神秘,仿佛连接着遥远的过去。而“箴铭勒汉环”则直接点明了庙宇中可能存在的历史遗迹或文化印记,让人联想到庙宇曾有的辉煌与故事。
最后,“诸天皆寂灭,何处问无还”表达了对庙宇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在面对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流逝时,庙宇似乎成为了永恒的象征,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庙宇作为历史与自然交汇点的独特魅力,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