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台殿皆朝北。帘卷鸾旌色。天生翠壁作屏风。
安放仙山楼阁、御床中。渟泓龙井甘如乳。
不识人间暑。寒天石佛未能烧。
却让田家山后、结团茅。
虚空台殿皆朝北。帘卷鸾旌色。天生翠壁作屏风。
安放仙山楼阁、御床中。渟泓龙井甘如乳。
不识人间暑。寒天石佛未能烧。
却让田家山后、结团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以“虚空台殿皆朝北”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帘卷鸾旌色”,将视觉与动态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接下来,“天生翠壁作屏风”一句,将自然之美与人工巧思融合,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屏风,为后文的“仙山楼阁、御床中”提供了背景。
“安放仙山楼阁、御床中”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御床之上安置着仙山楼阁,充满了奇幻色彩。接着,“渟泓龙井甘如乳”描绘了一处清凉甘甜的水源,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即使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清凉。
“不识人间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最后,“寒天石佛未能烧,却让田家山后、结团茅”则以对比手法,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即便是寒冷的冬天,石佛也难以燃烧,而普通人却能在山后的茅屋中找到温暖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咨咨草根虫,瑟瑟叶上雨。
休休退食人,落落谁与语。
陈编竟日披,陋室随时处。
此心苟自乐,贫贱亦得所。
夷齐虽饿死,清风冠千古。
颜子瓢屡空,宣父极称许。
但当守吾仁,晋楚何足数。
试看松与柏,矫矫傲寒暑。
种谷一岁事,读书一生期。
方春不下种,竟岁常馁饥。
少年不向学,终身成愚痴。
饥犹一家愁,愚被众人欺。
彼苍念吾父,尔辈得令师。
欲速成揠苗,计日如耘耔。
程文国有式,体制须及时。
弱冠无所闻,出语人见嗤。
尔劳我则恤,我忧尔奚知。
中夜不遑寐,作此劝学诗。
古人惜墨如惜金,老融惜墨如惜命。
濡毫洗尽始轻拂,意匠经营极深夐。
人非求似韵自足,物已忘形影犹映。
地蒸宿雾日未高,雨带寒烟山欲暝。
中含太古不尽意,笔墨超然绝畦径。
画家安得论三尺,身世生缘俱堕甑。
人言可望不可亲,夜半叩门宁复听。
三生宿契谁得知,一见未言心已应。
岩倾千丈雪散空,上有清池开锦镜。
意行忽发虎溪笑,许作新图写幽胜。
归寻一纸五十尺,傅以矾胶如练净。
自知能事难促迫,捲送松窗待清兴。
笔端肤寸今何如,西抹东涂应略定。
何当一日快先睹,洗我昏眸十年病。
君之生兮天之西,望雪山兮名之以雪溪。
君之游兮海之湄,隐于雪窦兮杳然何归。
子从其父兮孙访吾祖,子志不遂兮孙之心良苦。
嗟嗟,阆中君兮弃家而远游,蹇胡为乎不久留。
其遂蝉蜕尘埃而仙耶,其亦肥遁得道不死而隐于四窗之幽耶。
扪萝以寻于烂平兮既不可见,莽白云之廿里兮欲进兮焉求。
青棂兮实繁,莎罗兮花稠。
鞠侯兮相与群,白鹇兮啸其俦。
谓为远兮何景物之良是,谓在迩耶将径之何由。
肖君像兮兹堂,谨奉尝兮良畴。
君其来兮庶几其见之,君之不来兮徒相羊以夷犹。